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國際化人才-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國際化人才

2024-08-18 09:41:18  來源:貴州日報

  “能夠在中國深造,系統學習漢語言文學及中國文化,讓我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8月15日,貴州大學西校區,來自柬埔寨的留學生翁思蕊正在整理學習唐詩所用的課件。對中國情有獨鍾的她,去年2月申請到貴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留學。

  翁思蕊告訴記者,在柬埔寨,有很多年輕人努力學習中文,他們平時喜歡看中國電影,喜歡聽中國音樂。隨着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發展,對當地年輕人來説,中文從一首詩詞、一篇散文、一段動聽的旋律,日漸成為他們進入職場、提高收入的“敲門磚”。

  近年來,貴州大學依託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台,與東盟國家70多所高水平大學、學術機構建立友好關係。作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11引智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等,貴州大學已累計培養了5000余名來自東盟國家的國際學生。

  利用學校特色優勢學科,貴州大學還面向東盟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援外培訓項目。在對外漢語教學、國際中文教育方面,在印尼、泰國、老撾等國建立了中文教育中心,培訓了3000餘人次的本土漢語教師。此外,貴州大學還面向東盟國家農業專業的政府官員、大學生等,舉辦了多期農業現代技術人才培訓。

  2013年8月,貴州大學以東盟研究中心為基礎成立了東盟研究院,開展東南亞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如今,研究院參與培養的近2000名東盟留學生正活躍在各國的政壇、商界和文化界,成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未來行穩致遠,需要更多國際化的青年人才。近年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為中國與東盟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有效增進貴州與東盟各國青年的互動往來。

  為培養服務東盟交流發展特需人才,在2018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貴州民族大學東盟人文學院正式成立,現有泰語、老撾語、越南語三個外語非通用語專業。

  學院集成優質學科資源,先後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老撾蘇發努馮大學、越南峴港大學下屬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簽署合作協議書、合作協議備忘錄、諒解備忘錄,採用互換交流、聯合培養等模式共同打造國際化人才,對豐富貴州省教育內涵、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多年來,貴州民族大學累計招收來自30余個國家留學生近600人,與20多所國外高校簽署合作協議,選派優秀師生赴國(境)外學習、交流,開展漢語國際教育,“留學民大”的教育品牌不斷做大做強,國際化青年人才培養邁上新&階。

  培養更多青年人才,着力形成互惠互利、創新共贏的合作辦學機制。貴州財經大學與泰國北碧皇家大學、泰國四色菊皇家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支援泰國北碧皇家大學漢語專業建設,選派教師赴該校支援教學、編撰教材、制定教學方案。同時,還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開展聯合培養,雙方合作項目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區域問題研究及外語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資助。

  “2015年,在學校支持下,我前往泰國四色菊大學進行博士深造,實現了學歷提升與個人成長。”貴州財經大學公管學院教育學專業教師周黔深造回國後,開設了通識課程《泰國語言與文化教育》,並依託交流周平台及財大創業園項目平台,指導本科生成功申報《中國—東盟協同育人項目》。

  借助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貴州正以昂首闊步的姿態“走出去”,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國際化人才。(記者 陳陽)

[責任編輯:吳雨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