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記者從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圍繞高質量運行管理水環境自動監測網絡智慧體系核心目標,積極推進全省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目前,全省9個市(州)59個縣(區)135座省級水質自動監測站已建成並穩定運行。
築牢監測堡壘。在全國率先引入項目設計、可研、勘察、監理等單位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嚴把項目質量關。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採取“一站一策”工作模式,針對水域水文特點,因地制宜採用沉底式浮標採水、拉索式採水等多種新型採水方式監測水質。項目建成後,定期對站房結構、防風抗震、防火防潮等性能進行檢查,確保監測堡壘的安全可靠。
完善質控體系。在開展水質自動監測站季度比對及現場檢查工作的基礎上,不定期組織專家開展“點穴式”飛行檢查,通過對運維與質控體系檢查、現場比對、盲樣考核等方式,實現全省水質自動監測站全方位、立體化“體檢”全覆蓋。構建零點核查、跨度核查、誤差核查、多點線性核查和採樣信息跟蹤、採樣質控、系統及儀器分析過程日誌等多級質控管理體系,及時診斷分析設備“健康”狀況,實現標準化流程的異常數據識別,確保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
健全預警機制。建立一體化預警機制,每日對連續超標3日以上監測斷面進行預警報警,對超標監測數據分析研判和排查原因;按月編寫貴州省地表水監測斷面預報預警水質簡報,列出超標或臨界超標的監測斷面進行提示;通過計算主要污染指標的風險程度,對不同風險斷面進行分類預報預警,協助主管部門對突發環境事件做到“提前預知、精準防控”。
嚴格質量考核。制定《貴州省水質自動監測站第三方運維考核辦法》,配套制定運維管理規範,涵蓋日常維護、數據採集傳輸等8個方面53條具體措施,對數據有效性、現場檢查、質控考核、水站環境和安全排查、固定資産管理等方面進行考察,確保水質自動監測站長期穩定高效運行。(記者 李思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