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貴州環保行”活動成效顯著-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貴州環保行”活動成效顯著

2024-07-05 09:09:21  來源:貴州日報

省人大常委會“貴州環保行”活動成效顯著

共繪綠水青山新畫卷

  近日,省人大常委會檢查組赴黔西南州、安順市開展“築牢兩江上游生態屏障·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4年貴州環保行活動。

  自2012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共組織開展11次貴州環保行。

  今年,省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圍繞築牢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屏障組織開展環保行活動,為推進美麗貴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法治護航 共護“生態顏值”

  遠看峰巒疊嶂,近看煙波浩渺,阡陌田園與潺潺河流相映成趣,民族文化與自然風光交織成詩。

  一水連三省,萬峰映一湖。地處黔、桂、滇三省交界處的萬峰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

  過去由於沿湖産業發展無序,管理不善,網箱養魚、釣魚棚等水上浮動設施氾濫,萬峰湖水質一度惡化。環保行檢查組的第一站來到黔西南州萬峰林景區,實地查看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情況。

  “總體感覺是河水清澈、湖岸無垃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省人大環資委委員、民革貴州省委副主委陳前林認為,黔西南州通過退漁還湖、轉産上岸、分區治理等措施,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業,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如今的萬峰湖湖水清澈、波光瀲艷,這離不開背後的良法善治。黔西南州人大常委會充分調研後,決定制定《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萬峰湖保護條例》,協調雲南、廣西兩省區共同制定地方性法規。

  2023年1月1日,該條例正式施行。施行以來,萬峰湖水質總體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水質優良率為100%。

  産業協調 點亮“綠色經濟”

  朝陽初起,日光傾瀉而下,連綿成片的光伏組件匍匐在安順市鎮寧自治縣的青山之間,為千家萬戶送去光伏電能。

  這是貴州黔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鎮寧自治縣良田鎮建設的鎮良光伏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産後,累計減少碳排放量29.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69噸,為減排作出積極貢獻。

  “我們所用光伏板鋪設土地均選擇常年灌木地、荒草地、不宜種植糧果的山地為主。”貴州黔源電力董箐分公司黨委書記劉安國介紹,通過及時落實防護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覆土、覆綠工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同時,光伏板安裝後對處於高溫、乾旱情況下的植被具有一定保護作用,板下溫度較板外平均溫度低約3攝氏度,植被長勢更好。

  “既為國家電力輸送了新能源,又讓閒置坡地荒山生態自然修復,該項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成效明顯。”省人大環資委委員何樞&&,今年環保行最大的特點和亮點,就是把産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結合起來。

  生態保護 擦亮旅游“招牌”

  十里長廊宛若綢帶,亭&樓閣點綴其間,檢查組走進安龍縣招堤濕地公園,只見荷葉連連,楊柳依依。

  安龍縣招堤濕地公園是典型的峰叢洼地地貌,其複合濕地生態系統生態功能穩定,維繫着安龍縣城的水生態系統及飲用水源安全。

  “我們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對濕地進行保護。”安龍縣林業局局長呂忠才介紹,在濕地保護的核心區禁止一切人為活動干擾,主要為候鳥提供棲息地和繁衍地。

  以“荷”“古”聞名的招堤濕地公園,是覽勝、泛舟的好去處,不僅實現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交融,也讓生態保護和旅游經濟協同發展。

  “蜘蛛人”攀岩表演、獨竹水上漂、高空扁帶秀……位於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的格凸河風景名勝區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持續發展豐富的文旅業態。

  格凸河風景名勝區集岩溶、山、水、洞、石、林組合之精髓,融雄、奇、險、峻、幽、古於一身。格凸河水域內設置1個國控監測斷面,2023年至今按月檢測平均水質類別均優於Ⅲ類標準,水質優良率100%,水域環境良好。

  該景區充分利用退耕還林、自然林保護、精品水果林區建設等方式,引導居民發展多種旅游經濟,逐步替代傳統養殖、種植等影響生態環境的産業,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我們將進一步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聚焦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難點、堵點、痛點,發現亮點,捕捉閃光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察專員王英賢&&。(記者 敖子棋)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