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記者向定傑)説到養雞場,人們的第一印象大多是雞糞遍地、臭味瀰漫,而在貴州省羅甸縣邊陽鎮的一處半山腰上,卻有另一番景象。
“請保持站立,本次消毒時間預計90秒……”按照養殖生物安全的要求,進入佔地190畝的黔湖蛋雞養殖基地,需要經過多輪嚴格的消毒。
穿過員工的工作生活區,生産環節首先看到的便是分揀包裝區域,只見全自動分揀機、光選機等一系列現代化設備正在對雞蛋進行分類、檢測。臟蛋、損蛋被精準挑出,一旁的工人則在末端等候裝箱。

工人們將雞蛋分揀包裝。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分揀包裝儲存區和養殖區以運輸帶相連。”在養殖基地負責人吳倫清的帶領下,記者隔着玻璃看到養殖區內,一排排整齊的現代化雞舍猶如一座工廠,數以萬計的蛋雞分佈其間。
“每棟雞舍共4組雞籠,每組有上下8層,每層含53架雞籠,每架雞籠長1.8米、寬1.5米。”吳倫清介紹,整個廠區總投資1億元,可實現年産雞蛋量8000噸。
記者注意到,每列雞籠的底部略微傾斜,産下的雞蛋會平穩落在“賽道”上,然後通過運輸帶傳送出去。在飼養過程中,工人們很少直接進入雞舍。
“我們配備了全自動化控制系統,按照標準設置自動調節溫度、飼料、光照等。”吳倫清説,每天早上6點開始通過自動化喂養車喂養,每次喂食和喂水都精準控時控量。
處理各“樓層”的糞污也是個大問題。在這裡,蛋雞産生的糞便都是通過傳送帶及時運輸到糞污處理區,經過加工後變成有機肥。
標準化、精細化養雞,産出的雞蛋質量更有保障。“我們的欄位利用率很高,整體産蛋率可以達到97%以上。”吳倫清&&,由於品質、品相好,他們廠的雞蛋暢銷省內外,最近每天發貨都是幾百件,穩定的訂單也讓一些附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長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