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花溪區高坡鄉高標準農田。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記者日前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3年,貴陽貴安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4個,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4月將全面完工。
這34個項目建設面積9.5萬畝(新建6萬畝、改造提升3.5萬畝),其中花溪區0.5萬畝、清鎮市3萬畝、修文縣3萬畝、開陽縣3萬畝,涉及27個鄉(鎮)街道、103個村(居)。項目於2023年10月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完工20個,主體工程完工14個,預計4月底前全部完工。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蓄水池65座、灌排溝渠62公里、輸水管31公里、機耕道(生産便道)250余公里,土壤改良6000余畝。
據悉,貴陽貴安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圍繞“三個突出”穩步推進。
突出“三個有力”強推動。統籌有力,組建由市政府分管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農業農村、發改、財政、自然資源、水務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聯動、部門齊心、協同推動的工作體系。政策有力,制定《貴陽貴安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建設標準、工作內容、保障措施,按照“三改”(坡改梯、旱改水、瘦改肥)、“四化”(規模化、標準化、宜機化、設施化)要求,實施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生態環境保護、農田地力提升、農田輸配電“六項工程”,確保建一畝成一畝。指導有力,組建工作督導組,落實“三到現場”(開工、施工、驗收三個環節到現場開展督導),聚焦規劃設計、工程質量、資金管理、助農增收、項目驗收“五個重點”開展督導,嚴把設計關、施工關、質量關、驗收關,建立項目“全過程、全方位、全閉環”監管模式,指導項目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突出“三個環節”強質量。高標準建,嚴格執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實行“五統一”(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評價、統一上圖入庫),組織有關部門、鄉鎮、村、業主單位、設計單位、群眾代表共同對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六方會審”,有效保障項目建設質量。高標準管,制定建後管護制度,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明確管護主體,每年從下達到縣的省級農田建設補助資金中提取2%。補助管護專項經費,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同時,運用市場化創新手段,開展質量保險試點工作,實現後期損毀的風險兜底。高標準用,項目工程完工後,採用無機物、有機物及生物菌劑、土壤改良劑進行土壤快速工程化改良培肥,耕地質量提升一到兩個等級,每年至少種植一季糧食作物,水稻種植密度從每畝8000株提高到12000株,推廣“稻+油”“稻+菜”輪作方式,提升糧食生産效率,實現畝均糧食産能增加10%以上。
突出“三種模式”強創新。農民自建模式,制定《貴陽貴安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助推農民增收工作方案》,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採取“政府主導、支部主推、農民主體”建設模式,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大力推行以工代賑,積極引導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市場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國企人才、技術、資金優勢,採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建設模式,由央企、市屬國企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建設後産生的耕地指標、産業發展等收益,扣除項目建設成本後,實施企業略有盈利。整合資金模式,在中央、省級財政資金補助基礎上,市、縣兩級通過財政補助、整合資金或撬動社會資本等方式補足,確保資金投入力度達到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要求。
2019年以來,貴陽貴安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8萬畝。(記者 李佳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