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遵義分行助力赤水竹産業全鏈條發展-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建行遵義分行助力赤水竹産業全鏈條發展

2024-04-08 17:51:02  來源:建行貴州省分行

  山風吹過大婁山脈,一層層竹浪沿着山脊舒展,隨風搖曳,竹影婆娑,遠遠望去宛若一片綠色的海洋。這裡,是漫山皆竹、滿眼皆綠的“中國竹都”——貴州省赤水市。近年來,赤水市發揮竹優勢、做好竹文章,這條由“綠被子”變成“錢袋子”的特色産業發展道路,訴説着“竹都”二十多年來如竹子般堅韌的致富傳奇。

  2001年,赤水市響應國家號召,啟動退耕還林工程,因地制宜大面積栽種竹林。歷經二十多年的滋潤孕育,全市超130萬畝的竹林造就了赤水獨特的“竹生態”,當地也依靠竹子生長快、周期短、可再生等優點發展起了“竹經濟”,逐步形成“竹原料—竹漿—原紙—成品紙”的全産業鏈條。以泰盛(貴州)竹資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盛公司)為核心的林漿紙一體化示範項目,便是綠色海洋中利用竹資源發展生態産業的典範。

  作為全國最大的竹漿單系列生産企業和工業反哺農業項目,泰盛公司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牽引帶動作用,打造以竹漿紙産業為依託的産業集群,推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相融互促,以一根竹子為媒寫好一張紙的故事。在一根竹子撬動發展的過程中,建設銀行遵義分行依託“産業+金融+供應鏈”發展模式,以供應鏈金融産品為切口,織密竹産業發展之網,在竹漿紙上書寫“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用好“致富刀”

  晨光熹微,赤水市大同鎮華平村的王師傅一早便用背簍背上砍刀等工具,攜老伴踏上了砍竹的蜿蜒山路。

  華平村現有3300多畝竹林,作為生産竹漿的原材料,漫山的蔥蔥翠竹就是破土而生的財富,養育着村裏一代又一代的伐竹人,是竹農們取之不盡的山間珍寶。

  “砍竹子非常講究技巧,一隻手要壓着竹子,另一隻手握着刀柄,用足力氣斜砍下去,離地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不過揮舞幾刀的功夫,一根十來斤的竹子便應聲而倒,“竹子要長、顏色要綠、上下要勻,這樣的竹子才造得出一張好紙。按照今天的收購價格,我們至少能從切片廠領到400元工資。”王師傅刀起刀落的瞬間,老伴隨即拾起倒落的竹子,用刀剔除上面多餘的枝丫。

  未等一根根鮮竹被扎成捆,王師傅預約的切片廠運輸車早已停在路旁。考慮到竹子細長而中空,不便於長途運輸,當地採取“支部+合作社+竹農”方式,由村集體牽頭成立竹原料切片廠,整合原料、採伐、運輸、切片、銷售為一體,推動竹産業更好實現“接二連三”。赤水市目前共有80家隱匿在山間的切片廠。

  看著廠區堆滿的翠竹,王師傅預約的切片廠——赤水市旺泰林竹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雲卻犯了愁:“月初送去的竹片,泰盛公司要下個季度才能支付貨款,這批竹料又必須要收,這一付一收導致的資金缺口該怎麼填補呀?”公司財務人員的一句話,讓王雲猛然想起泰盛公司在建行遵義分行開通了“e信通”業務,憑藉泰盛公司的付款承諾函,上游合作公司就能在&&上快速申請融資。王雲趕緊回到辦公室打開電腦,按照操作流程提交貸款申請,500萬元貸款當天到賬,解決了竹片結算周期錯配帶來的資金短缺難題。

  細長的竹子被切割成比手掌還小的碎片,大貨車滿載加工後的竹片從各個切片廠出發,行駛在盤山公路上,竹片在車內搖晃叮咚作響,它們大多駛向同一個目的地——位於赤水市金華街道的泰盛公司。

  升級“工巧線”

  2003年成立的泰盛公司,長期致力於竹漿造紙的研究與開發,其採用先進的技術與裝備生産竹漿、原紙,每年承接赤水市超80%的竹原料,消納約140萬噸原竹,以年産36萬噸竹漿的産能切實帶動地方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竹漿以毛竹、楠竹、慈竹等為原料,用其製成的紙張身骨堅挺,具備安全、舒適、環保等優勢,以竹代木也成為解決紙業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竹漿品質的好壞、産量的高低直接決定着竹資源的利用效益與終端紙製品的質量,成為竹漿紙生産的關鍵要素,泰盛公司便以其獨特優勢佔據了赤水市林槳紙一體化産業的核心地位。

  製造車間內,切片廠運來的竹片經過篩選、浸泡、纖維化、洗滌、剪切等機械工序後,再通過漂白、硫酸鹽法蒸煮等人工技藝加工,最終被製成竹漿、原紙等産品。得益於生産工藝及設備的持續更新升級,泰盛公司的竹漿年産能提升了76%,極大推動竹資源加工利用。

  “作為竹漿紙産業的基礎與核心,我們生産的竹漿要像堅韌的竹子般長出強壯有力的主幹去支撐兩端,技術工藝則是連接竹子莖幹的節間。”秉持工藝立業的理念,泰盛公司啟動黔北20萬噸林漿紙一體化産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改造工程,分兩期擴建原紙生産線,增加特種紙配套設施,改造污水處理流程,持續提升竹漿生産效能。

  升級改造工程成為泰盛公司推動竹漿紙産業提質增效的“風口”,建行遵義分行在關鍵時點為其投放的3億元技術改造貸款,幫助企業及時完成設備更新,實現新舊動能快速轉換,讓一張紙的故事蘊含千萬種可能。並基於竹漿紙産業發展特性,協助泰盛公司打造供應鏈&&,為以泰盛公司為核心的貴州竹運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上下游近50家小微企業提供超2億元供應鏈融資,發揮金融“穩定器”作用助力産業固鏈、強鏈。

  泰盛公司在金融“活水”滴灌下拔節生長,讓竹漿紙産業如竹子般扎根土壤、綿延千里。源源不斷製成的竹漿,讓竹農有看得見的收入,讓切片廠有運不完的竹片,讓紙製品企業有用得起的竹漿。

  披上“新綠裝”

  過去,赤水當地並沒有竹漿紙産業的下游企業,為打造完整的産業鏈條,地方政府依託竹資源及竹漿生産優勢大力引進紙製品企業,推動以竹為媒的竹漿紙産業實現閉環式發展。

  自入駐赤水紙製品産業園以來,作為外貿型企業的貴州竹運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潛心於竹漿紙的加工與銷售。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該公司花費4年時間完成從空間布局到産業升級的全面建設,打造了技藝先進的高端竹漿生活用紙生産線,以獨特産品優勢、對外貿易打法在竹漿紙産業獨樹一幟。

  “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泰盛公司離我們只有半個小時車程,竹漿原料有保障,庫房租金便宜,運輸成本不高,産業配套完整,這些是公司落地赤水的原因。”該公司總經理張文君説道。

  該公司以泰盛公司生産的竹漿原紙為原料,輔以漿料調配、乾燥、切割等步驟生産卷紙、抽紙等高端竹漿生活用紙。生産過程中,工人們還會加入“壓花”工藝,將不同品質的竹漿原紙放入壓花輥中壓制出凹凸嵌套、極具中國傳統元素的各式花紋,滿足消費者對竹漿生活用紙品質要求的同時,賦予消費者生活用品美學工藝的享受。

  “紙張有一種獨特的竹香味,而且紙面有十分文藝的花紋,讓人忍不住反復購買。”顧客的反饋彰顯了該公司的匠心獨運,也帶動高端竹漿生活用紙銷量的大幅提升。面對銷量上漲對企業生産能力的持續性帶來的考驗,建行遵義分行依託“e銷通”業務為其發放兩筆普惠金融貸款合計950萬元,支持公司快速擴建生産線,提升竹漿紙産能,將印有中國傳統元素花紋的高端竹漿生活用紙銷往更大的市場,讓一紙張在更大的舞&書寫自己的故事。

  古人愛竹,愛的是它生命力的強韌。從翠竹到竹漿再到紙品,正是因為“韌”,一根竹子才能撐起一個産業,撐起千萬戶依山而居的竹農,撐起赤水以竹為媒、以紙書情的綠色發展底色。建設銀行以金融之力守護竹都綠茵,讓金融觸角到達更多企業,在竹林間繪就“人育竹、竹哺人”的溫情畫面。

[責任編輯: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