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蔡海紅 攝(貴州圖片庫發)

茅&鎮夜景。陳勇 攝(貴州圖片庫發)
“龍年旅游的第一站就是貴州的茅&鎮,原本衝着美酒而來,不想卻被四渡赤水的光輝歷史所吸引。”2月13日,來自重慶的李東海一家自駕游來到貴州,途經習水縣,看到了貴州習酒的生産基地。李東海説:“從這裡開始到茅&鎮,基本上都是酒廠,空氣中到處都是美酒的香味。”
進入茅&鎮,滿大街的白酒銷售店給李東海留下深刻印象。吃過午飯後,一家人驅車來到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才發現這裡的景觀&可以俯瞰整個茅&鎮。拾級而下,李東海帶着孩子們在為紀念紅軍長征而修建的茅&陳列館觀看、了解紅軍四渡赤水戰役。
從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出來穿過紅軍橋來到1915廣場,廣場上有一個摔破的酒罈子作為雕塑。李東海一家正好奇,就聽廣場上的本地人介紹原來“1915”的名字也大有來頭——這是茅&在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揚名天下的年頭,美酒飄香的故事正來自這驚人一摔。
世界名酒,大多有自己的文化地標。對於貴州醬酒來説,茅&鎮楊柳灣街就是精神原鄉。這裡曾有茅&酒廠最老的車間。如今,中國酒文化城、“茅酒之源”等重要坐標,皆坐落於此。
“早在漢武帝時期,官吏唐蒙將來自茅&鎮一帶的枸醬酒進獻給漢武帝,漢武帝盛讚其‘甘美之’。”在中國酒文化城裏,講解員小黃熱情地接待着一撥又一撥游客,李東海一家聽得很仔細。作為集雕塑、書畫、匾額、碑刻、文物、實物酒品於一體的酒文化博物館,中國酒的起源、釀造技術、酒俗酒韻、茅&酒的發展歷程及獨特工藝,都如同卷軸般展現在游客眼前。
近年來,隨着茅&酒成為香飄世界的酒文化名片,慕名前來楊柳灣街探尋“離開了茅&鎮就釀不出茅&酒”奧秘的游客也絡繹不絕。意識到酒旅融合這片産業新藍海,貴州先後推出14個酒旅融合景區、10條酒旅融合精品線路,引導全省“特意性”旅游資源與酒企開展市場化合作運營,不斷釋放貴州酒文化的獨特魅力。
“現在參團旅行中老年游客,對酒文化有着天然興趣,往往在品嘗後都會喜歡上貴州醬酒。”在貴州天悅集團董事長楊高峰看來,旅行社組團和酒旅融合産品有着天然的契合點。
春節前夕,主題為“紅火中國年·醬酒團圓夜”的甲辰年新春嘉年華活動在貴陽青雲市集開幕,來自仁懷市的15家企業攜優質醬香白酒參與了此次活動。通過推出酒旅惠民政策,聯動貴陽相關企業開展惠享年夜飯、醬酒免費品—年貨青雲集、醬酒上餐桌、帶醬酒·過新年等線上線下優惠活動,促使春節酒旅消費市場更加紅火。
在茅&鎮上轉了一天,李東海攜家人入住茅&國際大酒店,在餐桌上品了一口美酒,連連稱讚道:“確實好喝,不虛此行。”(記者 曹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