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貴陽市觀山湖區文化館活動培訓部負責人董梅來説,今年7月由省文旅廳主辦、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承辦的“鄉村振興文化人才骨幹培訓班”,讓她印象深刻。這些年,觀山湖區在文化建設上,得到了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不少助益。
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成立於2011年,是我省唯一一家專職為全省各文藝單位、團體開展文藝人才培訓交流的專業培訓機構。2021年以來,該中心不斷創新培訓形式、拓寬培訓渠道、優化培訓結構、加大培訓力度,系統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文化(藝)人才培訓工程”,奔赴全省20余個區縣,開展“鄉村振興文化(藝)人才培訓”23期3400人次,“傳統文化進校園(社區)”“戲曲進校園”11場次5000人次,覆蓋群眾近2萬人次,有力提升了農村基層精神風貌,有力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
培訓做得好不好,在於方向把握和前期工作做得是否紮實。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通過深入基層調研交流,結合當地文旅部門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制定培訓計劃,組織不同類型的師資力量到基層開展培訓工作,吸引鄉村文藝人才踴躍報名,讓一批批基層文藝人才獲得了“充電”和交流的機會。
培訓課程具有針對性,涉及諸多藝術領域,包括戲劇表演、舞蹈編導及表演、聲樂表演、合唱指揮、民族樂隊編排、摩登舞表演、手機攝影、繪畫基礎、廣場舞編創及表演、民族健身操、時裝表演等。參加培訓的文藝人才紛紛點讚:“基層的高水平受訓機會很少,希望這樣的培訓經常舉辦,幫助推動基層文化建設。”
“惠民演出不僅有效檢驗培訓成果,還鍛煉增強中心職工的業務能力,提升當地群眾的文化獲得感。”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黨總支書記羅代兵説,培訓的目的就是提升基層各類文藝人才的業務技能,提高為基層人民群眾服務的本領。從2023年起,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採取培訓匯報與惠民演出相結合的方式,在培訓班結業後,參訓學員、中心職工和當地文化工作者聯手,精心策劃、組織,為當地群眾奉獻一場文藝演出。今年以來,已舉辦惠民演出5場。
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不斷優化提升教學模式,以戲劇公益課堂的形式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公益課以京劇為切入點,通過理論知識和現場示範的教學模式,讓鄉村青少年了解京劇的發展史、唱腔、行當、臉譜、服裝等基本知識,感受傳統文化京劇的魅力。今年上半年,該中心分別到德江縣桶井鄉中心完小、貴陽市白雲十中和白雲第七小學、貴陽市觀山湖區第六中學等學校,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共7期,參與活動的師生達2035人次。
以人才交流活動助推農村文藝人才成長,是今年培訓工作的一個亮點。7月25日至29日,由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牽頭,“春雨工程·北京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走進貴州,北京市文化館的專家和老師為基層文化人才授課,並圍繞公共文化服務提升進行了深入的交流。9月15日至17日,由省文旅廳主辦、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承辦的“貴州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展”在黔東南州舉辦,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亮色。
“鄉村振興文藝骨幹人才培養是一個專題性強、涉及面廣的文化工程,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多年來對此大力支持和投入,我們也將其作為重點業務工作開展,今後還要深化發展、提質求精。”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主任車向勤説,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大背景下,貴州文藝人才培訓交流中心將繼續創新機制、豐富培訓內容,把鄉村文藝骨幹組織起來、培養起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陸青劍 趙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