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寨寨美起來 家家戶戶富起來——安順市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寨建設-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村村寨寨美起來 家家戶戶富起來——安順市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寨建設

2023-09-26 09:49:55  來源:貴州日報

關嶺自治縣火龍果基地豐收。潘宗義 攝

  黃果樹旅游區盔林甲村成為眾多游客喜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盧韜 攝

  道路乾淨整潔,農家窗明几淨,房前屋後建花園、菜園、果園,村村寨寨美起來;鄉村山嶺,瓜果飄香、稻穀金黃、農産品加工忙,家家戶戶富起來……金秋時節,行走安順鄉村,滿眼風光,活力升騰。

  美麗畫卷以“實幹”描繪,用奮鬥和汗水鑄就。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安順市以打造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為着力點,一步一個腳印,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寨建設;以十一大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為抓手,加速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引導群眾共建和美鄉村,共享發展成果。

  一個個産業強、村民富、村莊美、鄉風好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在安順精彩呈現。

  以點帶面 和美鄉村競爭艷

  嶄新民居依山建,清澈河流繞村過,濕地公園荷花盛開,種植基地蔬菜翠綠……走進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一幅生態畫卷躍然眼前。

  大屯村2021年7月被列為省級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建設以來,持續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宜居鄉村創建,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以“文旅大屯 活力田園”為主題,發展有機大米、生態鴨、有機蔬菜等産業;依託村級籃球賽事,做好體旅、文旅融合文章,打造田園露營基地——樨木營地,讓游客感受別樣田園風光。

  今年,大屯村種植蔬菜2400余畝,涵蓋優質白菜、大蔥、山藥、黃瓜、冬瓜、辣椒、毛豆等優良品種,全村村民預計將增收超600萬元;鄉村籃球賽吸引50萬人次觀看,1.2億人次通過直播觀賽,旅游經濟為村莊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像大屯村一樣,安順市以普定縣焦家村、紫雲自治縣硐口村等40個村為示範,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各示範村持續建強基層黨組織,完善農村公路、電網、通訊、公共服務,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産業;挖掘民俗文化、歷史文化,找尋鄉愁“因子”,留住鄉村“味道”,書寫鄉村振興的美麗答卷。

  以點帶面,全域展開。安順市正全面創建宜居宜業鄉村,聚焦人居環境提升,開展“四清兩改四嚴禁”專項行動,突出解決農村“臟、亂、差”;大力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移風易俗,道德超市、文明評比等持續推進,大力構建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顏值、氣質、內涵不斷提升。

  三産融合 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中秋臨近,安順市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趁旅游“火”勢,推出精心研製的高原藕粉蜂蜜月餅,訂單不斷湧來。

  “藕粉月餅用的是我們村的高原純藕粉,加上煤衝村養殖場的雞蛋、普定縣夜郎蜂業的蜂蜜,將本地各個産業‘拉攏’發展,拓寬了産業鏈。”水井村第一書記蔡定雍介紹,從9月初開始生産,目前已接到訂單1萬公斤左右,預計産值將達到300萬元。

  高原藕粉蜂蜜月餅是水井村蓮藕産業鏈的延伸。該村擁有千畝荷塘,以荷為媒,大力開拓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新路,蓮藕深加工開發出了藕粉、月餅等産品。同時以賞荷為主題,持續舉辦荷花節,形成農旅融合品牌。

  聚焦鄉村産業發展關鍵領域,以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為示範,安順市因地制宜,聚力打造“肉牛、金刺梨、中藥材”三大主導産業,加快發展“蜂糖李、茶葉、生態漁業”三大特色産業,協同發展蔬菜等其他優勢産業,形成西秀辣椒、平壩蔬菜、普定韭黃、鎮寧精品水果、關嶺黃牛、紫雲紅芯薯産業布局。今年上半年,安順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完成140.41億元,同比增長3.4%。

  聚焦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安順市採取“內培外引”的方式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農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招商引進安順經開區“中國刺梨小鎮”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等項目45個,到位資金13.14億元;引進培育四川德康、成都大農、南山婆、江蘇立華、越秀集團、昊禹米業等農業優強企業,農業産業化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40家,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3985家,打造家庭農場1648家;産值50萬元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累計達到753家,總産值達369.4億元,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55%。

  共建共享 千方百計促進群眾增收

  西秀區岩臘鄉青杠坡村村民涂發德種植的20畝金刺梨即將采收,看著金燦燦的果子,他非常開心:“今年又是豐收年,預計要掙9萬元。”

  在西秀區寧谷鎮,黃桃銷售接近尾聲。種植戶曾順祥家的5畝黃桃已採摘完畢,“今年價格好,賣了8萬多元。”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共建共享幸福家園。安順市持續深化利益聯結機制,採取“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村社合一”等方式,通過訂單農業、土地入股、利潤返還、土地流轉、務工酬勞、保護價收購等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樣化發展模式,形成公司、合作社和農戶的利益聯結體,千方百計促進群眾增收。同時,強化外出就業務工的組織工作,推廣運用“安心幹”數字服務平台,大力拓寬就業渠道。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以來,安順新增就業人數6970人,月綜合收入達到了5000元以上;鄉村公益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03萬人。此外,不斷健全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長效投入機制,集體資源資産以發包、出租、投資、融資、參股等方式,實現保值增值。

  一系列惠農之舉,讓安順市廣大農村群眾收入不斷提高。今年上半年,該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同比增長8.2%。

  目前,安順市産值50萬元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累計753家,總産值達369.4億元,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55%。

  今年上半年——

  ●安順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完成140.41億元,同比增長3.4%。

  ●安順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同比增長8.2%。

  (記者 楊小友)

[責任編輯:王雪松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