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創新“引賢回村”機制賦能鄉村振興-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資訊展播>>正文

黎平縣創新“引賢回村”機制賦能鄉村振興

2023-09-11 18:03:13  來源:黎平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黎平縣緊盯新鄉賢這個特殊人才群體,在敖市鎮新寨屯村探索“引賢回村”機制,用好新鄉賢的影響力和示范性,扭住鄉賢回歸鄉村、參與管理、助力振興等關鍵環節,創新工作機制,以賢助村、以賢帶農,推動村級組織、鄉賢力量、村民群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2022年,新寨屯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7.61萬元,較2021年增收24.63萬元。

  強組織優服務

  一是建強保障體係。聚焦鄉賢人才回引,用好“萬企興萬村”行動契機,實施“鄉賢反哺”行動,成立由縣級聯絡部門、鄉鎮包村班子、村“兩委”和駐村幹部組成的鄉賢聯絡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新寨屯村實施“鄉賢反哺”行動的工作方案》,明確各方工作職責,形成以鎮黨委統籌指導、村“兩委”具體負責、駐村幹部協同配合、縣級聯絡部門主動參與的工作格局。通過廣泛挖掘本籍退休幹部、商人、專家學者和先進典型等深得村民信服、有帶動能力的新鄉賢人才,就發揮其經驗、學識、專長、技藝和人脈關係等資源,研究制定資金扶持、創業培訓等優惠政策,吸引鄉賢多渠道助力鄉村發展。

  二是建鄉賢資訊庫。由鄉賢聯絡工作領導小組牽頭,開展外出人才調研,精準核實在外人才資訊,建立起村級鎮外鄉賢資訊庫,並根據鄉賢資源、知識、技術等優勢特長,分級分類建立鄉賢臺賬,做到心中有“數”。用好外出群眾自發組織形成的老鄉會、家鄉聯誼會等交流平臺,宣傳推介鄉村振興政策、家鄉變化和回歸優惠等,以家鄉振興這個“份內事”,喚起鄉賢自覺擔當和主動作為,自願成為“鄉賢資訊庫”的一員。目前,該村鄉賢資訊庫臺賬登記41人。

  三是主動靠前服務。實行村“兩委”成員聯繫一名以上鄉賢代表的“一對一”聯絡機制,通過主動貼近、日常聯繫、細致服務、深入交流,常態化增進雙方感情,妥善解決鄉賢回歸的政策扶持、産業支援等後顧之憂,吸引一批鄉賢返鄉;利用春節返鄉季,組織鄉賢等群眾代表開展新春座談會,精準解讀政策,講清鄉村發展的問題短板,引導鄉賢圍繞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鄉風文明等內容建言獻策,發揮優勢為家鄉建設牽線搭橋、引路出力。目前,全村已聚合了35名鄉賢主動參與發展獻策、領辦産業、糾紛調解、公益慈善等工作。

  創機制暢渠道

  一是成立鄉賢理事會。推行“黨支部+鄉賢理事會+鄉賢交流平臺”工作機制,更好發揮鄉賢“説話有人聽、做事有人跟”的優勢。聚焦激發鄉賢參與鄉村建設的責任感,在鄉鎮黨委的統籌領導下,由村“兩委”牽頭指導,以新鄉賢為核心,組織成立了包含村內寨老、老黨員、退休幹部和教師、在外經商人員和公職人員等30余人的新寨屯村鄉賢理事會,選舉會長、副會長、監事成員,制定工作章程,推動理事會幹事有章程、可常態化運作,推動鄉賢理事會成為資源對接平臺,可動員協調村莊內外資源助力鄉村建設。支援引導鄉賢人士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組建鄉賢微信交流群等交流平臺,推動平臺成為鄉賢建言獻策、分享資源、帶動發展的重要陣地。

  二是拓展參與事務渠道。聚焦發揮鄉賢“發展智囊團、治理穩定器”作用,探索實行村級重大事項議事決策鄉賢旁聽機制,村“兩委”在開展重大村務議事決策時邀請鄉賢理事會參與,讓其在決策時獻計獻策,在決策後進行監督,引導鄉賢規范參與群眾利益訴求表達、公共事務協商。同時,發揮院壩協商宣傳政策、普及法治、協商發展、匯聚民意的作用,引導鄉賢參與院壩會,帶動群眾主動就生活生産困難討論交流、就村寨發展建言獻策,推動院壩協商真正變成及時了解村情民意、收集生産生活難點問題和商討符合村情實際、利于操作執行工作制度的有效交流平臺。2022年以來,新寨屯村累計開展院壩協商會議12次,開展修訂村規民約討論3次。

  三是組建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鄉賢在村民心中“技術精、懂管理、年輕化”等特徵優勢,引導支援鄉賢依托鄉賢理事會,匯聚鄉賢志願者,成立志願服務隊,為村民提供政策宣傳、技術指導、文化傳播、公益課堂、助學助殘、矛盾調處等志願服務活動,用鄉賢自身的言行垂范鄉裏、涵養文明,帶動群眾改變思維方式、主動參與村寨建設。2023年來,志願隊開展文化課堂、愛心義診、助學助殘、矛盾調處等志願服務活動30多場次,服務對象240余人次。

  聚資源促振興

  一是聚民智提升人居環境。為帶動群眾投身環境提升,一方面由鄉賢帶頭行動,積極發揮特長技能,在“花園、菜園、果園”改造、庭院建設等方面先行示范,激發群眾的創造創新意識,自主進行庭院美化、建築物整治、亂搭亂建棚舍拆除等環境整治,不斷美化亮化居住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鄉賢理事會聯合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設定每月1日為“環境整治工作日”,三方共同組隊入戶動員群眾拆除廢舊、清理雜物,提高群眾參與村寨環境提升的積極性。2023年以來,開展環境整治20余次,完成綠化苗木種植1000余株,帶動村民打造“三園”80余處,評選最美庭院家庭示范戶10戶。

  二是聚資金完善基礎設施。聚焦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財政資金困難、政府短期難以立項等難題,鄉賢理事會通過領辦項目,成員帶頭捐資,帶動群眾投工投勞、籌資籌物,有效促進農村教育、醫療健康、文化服務、産業發展等方面公共服務水準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2020年來,該村在鄉賢帶頭下,共引入社會投資90萬元、帶動群眾自籌248萬元,推動村寨形象、供水與排污係統、文化活動場所提升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籌資5萬元設立了“新希望”助學金,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圓大學夢。

  三是聚情緣優化社會治理。鄉賢理事會成員主動參與合約食堂功能表制定、紅白宴席倡議、紅白理事會評判等環節,帶頭響應“婚事新辦、白事簡辦、非必要不辦”等文明新風倡導,推動鄉風文明持續向善向好。同時,充分發揮鄉賢地緣、人緣、情緣等優勢,鄉賢理事會成員主動參與村級矛盾糾紛調處,建立起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聯繫紐帶,共同把事情説清楚,把道理講明白,把法律條文解釋到位,幫助及時了解群眾訴求、協商化解鄰里矛盾。截至目前,鄉賢理事會幫助收集村情民意20條,協助化解矛盾糾紛4起。

  四是聚技術推動産業升級。支援鼓勵鄉賢依托該村資源基礎,憑借其專業技能與市場經驗,牽頭經營合作社、領辦企業,助推油茶、茶葉、藍莓等鄉村産業的迭代升級,帶動群眾就業創業、增收致富。如,由返鄉鄉賢領辦,創建“黎平縣盈春臺茶葉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在300畝茶葉基地的村級産業基礎上,擴建茶葉基地100畝,增加茶葉加工廠生産線2條,打造“佛黔山茗”茶葉品牌,帶動群眾以土地流轉、勞務就業等方式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該公司年均可帶動1200人次以上就業增收。2020年以來,該村通過鄉賢搭橋引進項目15個。截至目前,該村共種植油茶1100畝、茶葉700畝、藍莓300畝,創辦茶葉加工企業1家,形成了戶均種植油茶5畝、茶葉3畝、藍莓1畝的産業格局。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