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龍裏:“刺梨兄弟”的鄉村振興夢-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龍裏:“刺梨兄弟”的鄉村振興夢

2023-09-06 09:04: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9月5日電(記者周宣妮)初秋時節,走進位于貴州省龍裏縣谷腳鎮的茶香村,一條蜿蜒向前的水泥路旁是綿延十裏的刺梨溝,半人高的刺梨灌木叢中點綴著無數金黃的刺梨果。

  務農的村民們正頭頂烈日,忙著將刺梨採摘裝筐。大型卡車則在一旁等候,將刺梨鮮果運至臨近加工廠,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龍裏縣隸屬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苗嶺山脈中段。因其氣候溫潤,日照充沛,十分適宜刺梨生長,素有“中國刺梨之鄉”的美譽。

  8月3日拍攝的貴州省龍裏縣刺梨基地一景。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現年60歲的茶香村村民燕啟華,正在自家刺梨種植基地內採摘刺梨鮮果。只見他熟練地遊走于灌木叢間,挑選著色澤橙黃的鮮果,一扭一掰,數個刺梨鮮果就已落入筐中。不一會兒,筐中就堆起了“小山”。

  38歲就開始從事刺梨種植的燕啟華,如今已有22年的種植經驗。從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到帶動村民集體種植刺梨,他的個人奮鬥之路,也映照了龍裏縣刺梨産業的發展之路。

   8月3日,貴州省龍裏縣茶香村村民燕啟華在刺梨基地裏查看刺梨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2000年左右,村裏大面積種植刺梨,但大家卻苦于沒有銷路。鮮果採摘後,當天就騎摩托車送到貴陽,沿街叫賣。山路難行,果子賣不完壓壞了,非常可惜。”燕啟華回憶道。

  “要想解決村民們的後顧之憂,刺梨的銷路必須打開,走加工發展之路”,燕啟華暗下決心,要為村民們解決銷路問題。

  2002年至2003年,燕啟華曾多次前往附近貴定縣的刺梨加工廠裏“偷師學藝”,了解刺梨果脯的制作技藝。經過不斷摸索和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做成第一批手工刺梨果脯,並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其他村民。

  “從2004年開始,村裏開始發展刺梨果脯加工産業,自此打開了刺梨銷路。我們還和貴陽的企業合作,按加工廠的生産要求提供鮮果、切片或果脯”,燕啟華補充道。

  為了激勵自己,燕啟華還曾寫了一副關于刺梨的紅底對聯貼在家門口,紅紙雖微微泛白,但墨跡仍舊遒勁而堅定。上面寫著“春到茶香刺梨果香,富裕村寨同步小康”。望著這幅對聯,他感慨道,“這個夢想,我們正在將它變成現實”。

8月3日拍攝的刺梨生長狀況良好。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走進龍裏縣茶香有機刺梨專業合作社的生産加工基地內,剛檢查完刺梨原漿生産設備的燕啟富,又匆忙坐下,開始了當天的線上直播帶貨,只見他熟練地在鏡頭前介紹著刺梨原漿和刺梨果脯,一旁還擺放著剛從地裏採摘下來的刺梨鮮果。

  受到哥哥燕啟華的影響,燕啟富于2008年返鄉創業,發展刺梨家庭農場和作坊,開始探索生産刺梨果脯、刺梨茶、刺梨酒等諸多刺梨副産品,説起刺梨的好處,他總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絕,村民和網友們也親切地叫他“刺梨哥”。

  8月3日,貴州省龍裏縣茶香村村民燕啟富在展示刺梨成熟度。新華社記者 周宣妮 攝

  “刺梨除富含多種營養素外還可以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種植刺梨能夠帶來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我就決心回鄉幹一番事業”,燕啟富向記者解釋到自己回鄉的緣由。

  “成立專業合作社後,我就帶動周邊老百姓一起抱團發展。刺梨種植基地目前面積有540畝,年産量超過450噸,總産值達800萬,每年帶動附近村民就業人數超過300人”,燕啟富自豪地説道。

  如今,刺梨産業已成為助力龍裏縣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之一。據了解,龍裏縣刺梨種植面積從2000年的近6000畝擴展到如今的10.5萬畝,年産刺梨鮮果1.6萬噸,綜合産值超4億元,帶動8000余戶農戶增收,刺梨果也變成當地農民致富的“金果果”。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