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帶動 全鏈打造——貴州千億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繪就新圖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龍頭帶動 全鏈打造——貴州千億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繪就新圖景

2023-08-13 09:01:59  來源:貴州日報

龍頭帶動 全鏈打造

——貴州千億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繪就新圖景

  前不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隊赴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考察學習,先後了解了企業發展歷程、産業布局、核心産品和技術創新等內容。

  當前,寧德時代貴州項目建設正在加速進行。圍繞全産業鏈體系,寧德時代正積極布局建設光伏、風電、換電網絡、電池回收、數據中心儲能等項目,並為這些項目在貴州設立時代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時代永福科技有限公司、時代電服科技有限公司3家公司。

  “我們將高質量、全方位服務好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全力支持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希望寧德時代強化要素統籌,全力推動在黔項目如期完成。”考察組在觀摩後&&,希望寧德時代積極發揮新能源電池行業鏈主企業作用,圍繞上下游精準開展産業招商,建強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鏈,打造更具規模效應的産業集群。

  如今,原本在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版圖上默默無聞的貴州,數年內吸引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偉股份、湖南裕能、振華新材料的投資布局。這一産業已成為支撐全省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增長極,今年規上工業總産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

  今年以來,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發展,多次作出相關部署。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産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要抓實體經濟,全力打造‘六大産業基地’,盡快把工業總量和佔比做上去。”

  圍繞“到2025年將我省建成國內外重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産基地”戰略目標,貴州朝着招引龍頭企業、補鏈強鏈升級、技術創新突破等方向不斷邁進,助推産業加速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篇章。

  龍頭舞動有活力

  今年上半年,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繼續實現高速增長,下半年新開工項目預計15個以上,建成投産項目20個以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量705.8萬輛,同比增長96.9%;銷量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5.6%。整車需求的高速增長,將打開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的需求空間。

  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對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貴州加大對龍頭企業的精準招引力度,龍頭企業加速了産業集群規模的形成和擴大。近年來,貴州成功引進寧德時代、比亞迪、湖南裕能、容百鋰電等頭部企業赴黔布局、發展壯大,其中比亞迪、容百鋰電貴州板塊總産值已突破50億元。

  本土龍頭企業也迅速成長。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振華新材料産值突破100億元並成功上市。其中,中偉股份核心産品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在近三年的出貨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中偉開陽産業基地總經理陳大方告訴記者,隨着去年底中偉開陽産業基地年産20萬噸磷酸鐵項目投産,首批磷酸鐵材料已成功實現量産並完成交付。今年3月,首期年産8000噸鈉電前驅體項目也正式在銅仁(上市主體)産業基地投産,鈉係産品正式實現産業化。磷酸鐵、鈉電前驅體的相繼投産,標誌着中偉股份正式進入“四産品時代”,實現鎳係、鈷係、磷係、鈉係四大材料體系全覆蓋,均實現大規模量産化。

  在貴州磷化集團,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産值已達到全集團的21%,利潤貢獻超過60%,相繼啟動建設的14個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可實現産值增量445億元,有望成功轉型為國內外重要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及其原輔料供應商。

  “目前全省已開工建設71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1137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90億元,預計2023年內可建成投産項目20個,全部建成達産後可實現産值增量600億元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省內已儲備重點項目38個,可在2023年陸續開工建設,全部建成後可形成産值增量1000億元以上。此外,各地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謀劃力度,預計還可引進一批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落地。

  補鏈強鏈添實力

  當前,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主要以頭部企業擴能提升、業內企業轉型投資項目為主。

  “全省發展趨勢符合業內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産業鏈向上游擴張、追求‘一體化’布局的實際需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産業鏈協同配套、耦合共生水平低,集群優勢尚未充分發揮。

  為優化全省産業布局,進一步補鏈升級,貴州明確構建“一核兩區”産業發展格局:貴陽貴安和“開陽—息烽”“甕安—福泉”核心承載區,以及銅仁、“黔西南—六盤水”重點承載區。貴陽貴安和“開陽—息烽”“甕安—福泉”核心承載區依託磷資源和磷化工優勢,搶抓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産業新賽道,引進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批頭部企業,帶動産業集群集聚發展。

  産業快速發展,産業鏈條不斷延伸。

  上游産業方面,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核心材料已經形成聚集,電池製造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原材料生産能力實現快速增長,同比2020年分別增長25倍、5.3倍、1.4倍、6.6倍、3.3倍。

  中游産業方面,已建成貴陽比亞迪電池産能25GWh,在建貴陽比亞迪二期15GWh、寧德時代貴安項目30GWh,擬建寧德時代二期30GWh,比耐新能源10GWh,累計達110GWh。

  下游産業方面,現有吉利汽車、奇瑞萬達、萬仁汽車3家動力電池應用企業。

  結合當前産業發展態勢,2023年貴州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規上工業總産值將力爭達到1000億元,2025年建成國內外重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産基地。

  修煉內功蓄動力

  近段時間,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正在進行貴州省新能源材料及産品檢測中心的前期籌備工作。

  “通過建設國家級第三方檢驗檢測&&,整合公司在電源檢測方面的優勢,為用戶提供完善的檢驗檢測服務,為貴州乃至全國的新能源材料及電池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服務。”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檢測中心主任蔣昆松説。

  貴州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及材料産業,一方面向各大頭部企業重點招商,一方面加強建設研發機構突破關鍵環節,通過升級、補鏈,使整個産業高質量發展。

  4年前,貴州省材料産業研究院建立了固態鋰電池研發團隊,不斷對固態鋰電池進行技術攻關,目前硫代磷酸鹽固態電解質的開發及應用、廢棄鋰電池循環利用技術、鈉離子電池專用低成本硬碳負極材料的製備及應用已經進入中試階段。

  省材料産業研究院院長秦舒浩告訴記者,科研團隊重點開展了低成本硫化物電解質材料批量製備工藝、超薄電解質連續制膜工藝、電池體系篩選、50Ah級動力電池批量化製備工藝的開發,預計2025年可實現固態鋰電池的産業化試製。

  為持續提升創新能力,貴州積極推動國家級新能源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籌建工作,力爭今年內取得更大實質性進展。積極支持企業、科研機構聚焦新能源電池材料前沿技術和成果,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支持各類優強企業將設計、研發等科技創新&&向貴州轉移,構建完善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産、測試、應用、資源回收一體化産業生態體系。(記者 江婷婷)

[責任編輯:劉昌餘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