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8月16日電 題:甘肅:告別貧困 向綠而行
新華社記者 宋常青、任延昕、張文靜、馬莎、陳斌
甘肅省曾是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苦瘠甲於天下”一度是甘肅很多地方的真實寫照。
從拉開新時代脫貧攻堅序幕,到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甘肅在過去十年間發生了巨變。
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5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省地區生産總值跨上萬億元&階;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極大改善……
“苦瘠”褪,“甘味”來。而今,這片土地,正隨着國家大布局、大戰略、大規劃的實施告別貧困,用“綠色”謀發展。
生態之變
夏季,巍峨的祁連山下,茂盛的牧草枝頭結滿泛紅的草籽,人工種植的燕麥飼草透出脆嫩的綠,牛羊群點綴其中。
作為世界上最悠久的馬場之一,山丹馬場有着兩千多年歷史。如今,這裡依然綠草如海、畜群如雲。

駿馬在祁連山下的山丹馬場奔跑(2022年5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馬場職工劉國年自幼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牧馬半生,他親歷了十年間祁連山生態的變化:“山綠了、水更清了。”
祁連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也是世界高寒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廊道。
2017年至2021年,累計有195億元中央和省級各類生態保護資金投向祁連山地區,用於生態環境治理。在各級政府的督察推動下,自然保護區內探採礦項目全部關停退出,對水電站開展分類處置及生態修復,對旅游項目全面整改,核心區生産經營項目全部退出。
如今,祁連山完成生態應急修復,雪豹、藏野驢、白唇鹿等多年難覓蹤跡的珍稀物種頻繁現身。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綠色財富。2021年,隨着蘭新高鐵山丹馬場站投入運營,千年馬場步入了“高鐵時代”,賓客紛至沓來。
鄉村之美
十年前,甘肅省86個縣市區中有58個被國家納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人口占全省農村人口近40%。
十年間,通過精準幫扶、産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協作幫扶等舉措,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7262個貧困村、5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021年起,甘肅全面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隴原的鄉村萬象更新。
在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7歲的咖啡店老闆馬強強準備好牦牛奶風味的咖啡,等待顧客的到來。他的咖啡廳開在合作市佐蓋曼瑪鎮俄合拉村。

游客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境內的扎尕那景區游覽(2021年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甘南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曾經整體屬於生態脆弱區、災害頻發區、集中連片貧困區。
2015年,甘南州在全域範圍內展開“環境革命”,將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文旅發展相結合,創建了示範甘肅全省、領先全國的“全域無垃圾”示範州,引導牧民群眾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佐蓋曼瑪鎮副鎮長任君紅説,2015年起,俄合拉村在村外建設養殖圈舍、集中養殖,改變了人畜混居的養殖方式。2018年,佐蓋曼瑪鎮整體脫貧,俄合拉村甩掉“貧困帽”。2022年,旅游業收入已佔村民收入的四成左右,每戶每年最多可增收3至4萬元。俄合拉村從一個以畜牧業、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藏族村落,變成了吸引游客競相打卡的“網紅地”。
行走在隴原大地,處處可見俄合拉村這樣大變樣的鄉村振興圖景。2021年,甘肅順利完成500個省級示範村建設,全省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079元。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格薩爾彈唱藝人帶着樂器走在瑪曲草原上(2021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綠色之能
沿着河西走廊向西,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一排排風電機組整齊列陣、迎風旋轉,陽光下閃爍的光伏板仿佛藍色海洋,上萬塊定日鏡和吸熱塔組成的“超級鏡子發電站”耀眼而震撼。

光伏電站工作人員在甘肅省金昌市華能集團西坡光伏電站現場巡檢(2022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2006年,甘肅省決定依託豐富的風能資源,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從發展風電産業入手,把甘肅建設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
十年來,甘肅利用得天獨厚的風能、太陽能資源推進新能源開發建設,先後有百餘家發電企業在甘肅布局風光新能源産業。到2021年,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成,河西走廊打造出新能源“陸上三峽”。甘肅新能源發電量突破400億千瓦時,成為電力保障一大主力,“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協調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這是甘肅省酒泉市境內的風電基地(2022年4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在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征程中,甘肅向“綠”而行。國內風電裝備製造龍頭企業紛紛落地位於河西走廊地區的酒泉,風電發電機、大型鑄件等關鍵部件項目生産廠家也向這裡聚集,光伏組件項目陸續投産,電池片、儲能系統集成項目陸續落成,風光電全産業體系逐步成型。
清潔能源的發展促進了甘肅産業結構優化升級。2021年,以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先進製造等為代表的十大生態産業增加值在甘肅地區生産總值中的比重從2018年的18.3%增長到27%。
如今,戈壁灘上的無限“風光”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綠電”,通過橫貫東西的特高壓通道,輸送到20多個省市的千家萬戶。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甘肅持續為美麗中國建設注入磅礡力量,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