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劍平委員:畫好“風光無限”的“工筆畫”
採訪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劍平時,他正在堆滿了新能源書籍的辦公桌前,完善全國兩會提案。
多年來,周劍平一直致力於新能源,特別是太陽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廣。2021年,在“雙碳”背景下,周劍平的履職也迎來了“無限風光”。
讓周劍平振奮不已的是,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雙碳”工作進行了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儘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
“我曾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對甘肅省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統計考核的提案》,如今這一建議落地了!”新春伊始,談及此,周劍平依然興奮不已,“這特別有利於甘肅使用綠電來優化甘肅的産業,也更利於電能外送了!”
去年,周劍平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分佈式光伏發電産業的提案》《關於支持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的提案》等,得到了國家能源局的答覆,多個建議被採納。
對於即將召開的2022年全國兩會,周劍平準備了多個提案:支持隴電入滬特高壓直流工程盡快開展前期工作;進一步強化能耗“雙控”措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在西部設立新能源技術綜合開發基地……
周劍平認為,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有序推進,將為上至組件、設備、逆變器,下至運維平台、建設技術的全産業鏈帶來全面發展機遇。甘肅要把培育壯大新能源産業鏈作為“強工業”“強科技”的重要鏈條,打造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集群,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産業鏈。
“這也是我建議在西部設立新能源技術綜合開發基地的原因之一。”周劍平説,西北有風光資源優勢,但也有技術和産業鏈短板。要加大科技開發,把風光發電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産品優勢,推動能源産業鏈、價值鏈邁向中高端。
周劍平認為,畫好“風光無限”的“工筆畫”,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謀劃布局清潔能源、調峰電源、外送通道、儲能電站、儲能電池等項目,加快一體化能源開發建設和相關産業結構優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佔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