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升改造工程接近尾聲
“4A級”大眾巷預計月底盛粧亮相
10月13日,記者在大眾巷提升改造項目現場看到,街巷內青石板路面已經鋪設完成、景觀小品擺放到位、商業門頭也全部完成倣古改造,工人正在清理路面、調試亮化線路,整個街巷改造已經接近尾聲。一個集餐飲、旅游、娛樂等特色於一體的歷史文化美食街區預計本月底可與廣大市民游客“見面”。
有機更新,要“面子”更要裏子
大眾巷位於張掖路至賢後街之間,南北走向,長約435米。舊時以後營馬圈西口為界,分為兩段,南段稱官升巷,多為官員大宅,以陞官吉語而得名;北段名官溝沿,以官府開掘的水渠而得名。後改為大眾巷,因巷南為大眾市場而得名。改革開放後,拆除小巷東西兩側四合院,建起高樓大廈,一層二層為各色餐館,成為美食一條街,以物美價廉取勝,承載着蘭州的歷史記憶。
2019年6月,大眾巷城市有機更新項目完成立項備案,由城關區文旅投公司負責實施。説到此次街巷改造項目為何稱作“城市有機更新”,有哪些不同於往昔普通的改造、升級?城關區文旅投公司副總經理、項目負責人趙瑞説,城市有機更新是對城市中已不適應一體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發展。主要包括對建築物等客觀存在實體的改造,對各種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游憩環境等的改造與延續。大眾巷的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以多建少拆為原則,為已有建築“穿衣戴帽”,在其北段入口處建一處標誌性的倣古式牌樓。街內房屋的規劃,以古式秦隴建築風格為主調,沿街的單位辦公樓、居民樓等建築物,也進行了與整條街建築風格為一體的美化、亮化。同時,建設景觀雕塑、休閒桌椅等,整體提升街巷空間環境品質。
10月13日,記者走訪了升級後的大眾巷:街巷設計為明清倣古和新中式建築風格,巧妙運用青磚瓦、木圓柱、磚雕,官溝沿韻、在水一方、秀水潤生、金城留思等景觀分佈其間;沿街的雕塑、地雕裝置上,鐫刻着歷史文化名人和街巷故事,以及名字的由來,既現代時尚又具有傳統文化氣息。
大眾巷及周邊改變的不僅僅是“外貌”,還有“內質”。針對前期摸排出的巷內地上電力通信線纜雜密,地下管網老舊、破損嚴重等突出問題,去年12月,項目部完成了全段東西兩側外立面防護欄拆除及管線入地、管網改造。今年3月,又陸續實施了110余家商戶門頭改造、景觀小品擺放、地雕設計等工程,還啟動特色街巷(上下水巷、賢後街)提升改造工程,利用多種文化展示手法,將歷史文化遺産和城市記憶碎片融入公眾生活。
老街新韻,街區軟硬實力同步提升
據介紹,大眾巷改造以“精緻大眾巷,迷你金城郡”為設計理念,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進行提升改造,形成“一廟”“一街”“三區”的格局。“一廟”指的是將具有本地歷史文化遺産的蘭州城隍廟內花戲樓、正殿進行改擴建,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參觀民俗、非遺展館及室內外演藝培訓提供場所,舉辦“新春文化廟會”和“周末地方戲曲匯演”等;“一街”“三區”是以大眾巷主幹道為主街巷,劃分為以“現代廣場”、“非遺美食街區”、“黃河文化風情入口”為主的具有商業特色的三區。“現代廣場”改建風格是以游覽、表演、商展、戶外休閒為主,讓游人一站式採購蘭州特産;“非遺美食街區”改建風格是將街內傳統的蘭州美食整合,讓游客能“一站式”品嘗蘭州美食;“黃河文化風情入口”的改建主題以“尋源星聚、藝塑新城”為主,將“黃河風韻”“流光展現”“老街剪影”“唇齒留香”以雕塑的形勢展現給游客,“一站式”體驗蘭州黃河文化。
“大眾巷改造得確實不錯,既保留了原先老城區的原汁原味,又實質改善了基礎設施,美化外部環境,我們十分高興!”在大眾巷住了大半輩子的孫大爺説,改造前的大眾巷有些路面坑洼不平,門店招牌雜亂,整條路有些舊。而如今,倣古磚、青石板鋪設的路面古意盎然,街巷兩旁青一色木雕花窗、牌匾高懸,綠蔭小花點綴着,成了城區一道具有“歷史風情”的風景線。“現在沒有特殊情況,我每天早晨都沿着周圍道路走一走,邊鍛煉身體,邊看看工程的進度。”
老街的一番“梳粧打扮”,讓這裡的店家對未來的經營充滿了信心。“這裡位置好,是有口皆碑的美食一條街,我在這幹了10年了,已經積累了很多老客戶。改造後的商鋪比原來漂亮、乾淨,肯定會吸引不少新客戶。”説起以後的生意,商戶楊女士&&,改造後的大眾巷,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氣,商戶也會跟着沾光。“目前,大眾巷提升改造主體工作已基本完成,還有一些細節正在完善,比如增加果皮箱、路燈亮化等。”項目負責人趙瑞説,期待大眾巷以全新的面貌和市民見面,讓大眾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