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隴西:“雙減”落實處 學生樂成長
仲夏時節,驕陽似火。丁零零丁零零……在隴西縣雙泉九年制學校,下午放學鈴響後,學生們休息片刻,又回到座位,開始課後自習。課堂上沒有聽懂的、作業裏不會寫的,老師耐心為學生們講解。
學生輕鬆多了、課堂效率高了、家長負擔輕了……“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隴西縣聚焦作業培訓減負和教育教學提質,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見效。
語文課上習字、讀寫練筆;數學課堂練習當堂完成、及時反饋;英語課默寫、口語訓練常態化……每節課即學即練,學練兼顧。
隴西縣首陽中學積極探索實施減負增效舉措,鼓勵教師在課堂內將新授內容與練習時間融為一體,實現“輕負高效”的目的。
“雙減”工作的核心在校內,校內提質的核心在課內。隴西縣聚焦課堂教學,構建“輕負高質”新課堂,強化作業管理,建立健全教學監督機制,為“雙減”築牢根基。
同時,按照“一片一案”原則,因地制宜開展片區優質課評選、校本教研等“教學大比武、崗位大練兵”活動,紮實推進課程改革,開展教學評價診斷,切實提高全體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教學過程視導、教學常規巡查等教學監督機制,成立17個義務教育集團,建立名師工作室13個,組織開展了新入職特崗教師規範化培訓和農村教師跟崗培訓,為教師賦能。2021年以來,累計培訓教師268人。
中小學課後服務是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如今,走進隴西縣各中小學,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讓校園歡聲笑語不停。
在首陽中學,每週四是社團活動日,寫意畫、染色剪紙、書法、器樂、合唱、舞蹈、乒乓球等社團應有盡有;
文峰二小以體育課堂為紐帶,開展乒乓球、籃球、羽毛球、國學武術操等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陽光運動1小時;
思源實驗學校開展“511”課後服務模式,有機融合課外作業輔導與多彩社團活動……
隴西縣引導各學校緊盯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激發,着力深化課後服務供給側調整,努力推動課後服務升級提檔、挖潛增效,滿足學生和家長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各學校按照“一校一策、一校一案、一校一品”原則,設置多形式、可選擇的服務內容,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雙減”拓寬道路。
“雙減”政策的&&,讓“家家都上培訓班”的場景成為過去。隴西縣把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亂象作為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的重要舉措,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
完善校外培訓機構准入制度,全面規範了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36家培訓機構開設風險保證金賬戶和資金監管賬戶;建立完善“縣教育局牽頭、機關部門聯動、家長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形成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
當前,隴西縣堅持協同各方、統籌推進,着力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機制、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雙減”工作督導考核機制,全面推進“雙減”政策落地生根。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