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發達地區如何孕育一流藝術院團?加減乘除,引來好戲連連
2022-06-14 16:58:15 來源: 半月談
圖集

    較之東部發達地區,甘肅省蘭州市的經濟底子談不上很強。然而,正是在這座深居西北內陸的城市裏,一家地方文藝院團突出重圍,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創辦一流院團的路子。這家地方院團,名喚蘭州大劇院。

20多年“好戲連連”

    盛夏時節,半月談記者走進位于黃河之濱的蘭州音樂廳。在這棟頗具文藝范兒的現代化大樓裏,蘭州大劇院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練功揮汗如雨,為今年的《大夢敦煌》巡演做準備。壓腿、拉伸、旋轉、跳躍,每個基本動作,她們都一絲不茍。女主角月牙的扮演者陳彥汀説,作為新一代《大夢敦煌》的接班人,必須每一秒都認真表演,讓觀眾通過舞蹈感受敦煌藝術之美。

圖片《大夢敦煌》劇照

    蘭州大劇院院長敬國欣介紹,經過逐步“擴容”,蘭州大劇院才演變成如今的集團式演藝機構。2000年,蘭州市歌舞團汲取敦煌文化營養,大膽創排“舞蹈美、音樂美、劇集美”的《大夢敦煌》,在公演後取得良好效益。蘭州市委、市政府借此機會,以蘭州市歌舞團為龍頭,陸續整合所有市屬文藝院團和演出劇場,于2007年成立蘭州大劇院。

    自成立後,蘭州大劇院便立足地域文化守正創新,不斷推出精品力作。除了早已成為中國文化海外名片的《大夢敦煌》,蘭州大劇院于2012年薈萃漢、回、藏等10多個民族的鼓舞藝術,創排大型鼓樂舞《鼓舞中國》。2021年,該劇院又借鑒經典革命歌曲音樂元素,吸收隴東民歌元素,創作交響合唱組曲《南梁頌》,展現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革命歷史,獻禮建黨百年。

    蘭州大劇院演出負責人程紅説,大劇院的商演模式是從《大夢敦煌》起步的。過去,國有文藝院團只有被地方邀請去表演,才能有業務。《大夢敦煌》劇組卻主動走南闖北,開辟演藝市場。幾百人的劇組,光道具卡車就需4輛,成本不小。能否回本盈利,全看票房賣得好不好。較高的行銷壓力倒逼劇組不斷磨礪技藝,反而俘獲觀眾的心。

    截至目前,《大夢敦煌》總收益已破億元,被譽為新世紀國産舞臺劇“多産出、多演出”的成功范例。2021年雖受疫情影響,蘭州大劇院經營收入仍超2000萬元。

    蘭州大劇院藝術總監蘇孝林説,蘭州大劇院演出足跡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用精品劇目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如此,蘭州大劇院還加大惠民演出,每逢旅遊旺季,便在蘭州音樂廳和黃河沿岸的露天廣場,為廣大市民遊客表演交響樂、歌舞劇、戲曲等節目,送上文化盛宴。

    隨著時代發展,蘭州大劇院在歌舞劇院的基礎上,陸續成立蘭州交響樂團、蘭州芭蕾舞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等演出團體。它們全部躋身各自領域的國內一流之列。

加減乘除:劇院改革成功之鑰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蘭州大劇院繁榮發展背後,有院團改革和科學管理的隱藏密碼。

    加——抱團擴容,形成平臺。敬國欣介紹,在蘭州市委市政府支援下,蘭州大劇院通過改革整合蘭州市屬文藝院團和劇場,解決院團演出的場地和劇荒難題。人員、設備、場地共用共有,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在懂業務、會管理的院團領導班子掌舵下,多種藝術門類得以融合交互,形成幹事創業大平臺。

    減——簡化管理機制,搞活創新氛圍。大劇院心穩、身頂、氣振,好作品才能源源不斷。敬國欣説,大劇院在利益分配上不搞論資排輩,只以業務論高低。大劇院每年邀請國內業界知名專家進行“拉幕式”考核,本單位領導則需回避。大劇院根據考核分數執行績效工資,演職人員考上哪一檔,就拿哪一檔的工資,每年調換一次。這種“藝術家評定藝術”的考核方式能夠真實反映演職人員的專業素質,激勵大家不斷追求卓越。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建仁説,蘭州大劇院理順了內部體制機制,激發出創新創造活力。

    乘——建立“青訓”基地,聚合優秀人才。為了維持高水準演出和孕育創新能量,蘭州大劇院成立“青訓”基地——蘭州歌舞劇院舞蹈分校。蘭州歌舞劇院舞蹈分校校長吳瑋瑋説,分校採取蘭州大劇院和西北師范大學聯合辦學方式,每年為全國各高校和蘭州大劇院輸送大量優秀苗子。借助自身“青培”力量,蘭州大劇院實現演藝人才的自給自足。據了解,蘭州大劇院目前擁有一線演出人員300余人,其中90%是自己培養的。蘭州大劇院歌舞團負責人馬欣説,除了內部傳幫帶,大劇院每年還會邀請國內舞蹈界頂尖大咖前來授課指導,使年輕演員業務素質快速提高。

    除——打破創作藩籬,打造一流劇目。想要高標準打造一流精品劇目,畫地為牢、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尤其對于遠在大西北的蘭州大劇院而言,想要勇攀藝術高峰,必然要凝聚各地藝術英才和創作資源,自覺將藝術創作融入市場化運營。針對此,蘭州大劇院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常態化交流方式,借智、借力、借景。比如,與國內創編名家合作,聯合創作民族歌劇《西風烈》,創排紅色兒童劇《大豆謠》等。據了解,目前蘭州大劇院已經與譚盾、李心草、余隆等著名藝術家形成穩定業務合作機制。

期盼進一步種好“試驗田”

    受訪藝術高校專家、文藝院團負責人、地方文化幹部等認為,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基層文藝院團在發展改革中一路走來,從國有建制到差額補貼,從文企聯姻再到全面改企推向市場,每一步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目前來看,全國基層文藝院團普遍存在生存與發展難題,難以突破唱響主旋律和走向大市場的矛盾,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有的地方基層文藝院團在改制之後甚至處于癱瘓狀態。

    與之相對照的是,蘭州大劇院突破地方經濟發展限制,在劇團改革層面卓有成效,對地方院團發展之路做出了有益探索,成為新時代地方文藝院團發展的“試驗田”。

    但同時,蘭州大劇院目前仍面臨人財物供給不足、支出負擔沉重、優秀人才培養難、獨立創作市場接受度高的主旋律作品難度大等問題。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文藝院團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開支巨大,無法靠資産積累形成有效的抗風險能力,因此蘭州大劇院仍處于一種低水準的良性迴圈和較脆弱的穩定發展狀態。

    一些業內人士期盼,從扶持精品創作、加大人才支撐等方面,形成穩定投入機制,為大劇院演職人員創造更寬鬆的藝術環境,建成優秀文藝作品孵化、創作、推廣的完整鏈條和産業集群,把蘭州大劇院建設成立足西部、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國際一流院團。

    半月談記者:任衛東 姜偉超 郎兵兵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74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