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炮火聲中扛起抗日民主職教三面旗幟

中華職教社社史陳列館大門。記者 陳國棟 攝/視覺重慶

  舊址資料

  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史陳列館,位于重慶市渝北區回興街道黃桷坪,依托于學忠將軍故居暨中華職業學校(渝校)舊址建館。

  1917年5月6日,黃炎培聯合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48位教育界、實業界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它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具有統戰性、教育性、民間性的群眾團體。

  該陳列館是中華職業教育社首個反映該社自創立以來,實踐教育救國、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和平民主運動,開展職業教育實踐,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綜合性展館。

  講述人

  重慶中華職業教育社秘書長 唐勇

  石朝門,小青瓦,四合院。在渝北區回興街道黃桷坪,一座古樸的建築靜靜矗立,無聲地訴説著80多年前那段崢嶸歲月。

  這座建于1889年的建築,原是一位開明紳士的鄉間別墅。抗戰爆發後,位于上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西遷重慶。因日寇轟炸,中華職業教育社下屬的中華職業學校(渝校)遷至黃桷坪。抗戰勝利後,中華職業教育社、中華職業學校及相關機構陸續遷回上海。

  陳列館裏,教室、宿舍還保留著當年的模樣。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見證了在民族危難關頭,中華職業教育社積極參與抗日救國、民主運動和職業教育的歷史。

  救亡圖存

  創辦《國訊》雜志,激發高昂抗日士氣

  7月15日,在陳列館的玻璃櫃裏,記者看到一本紙張已經泛黃的雜志——《國訊》。

  “這是一本專門宣傳抗戰的雜志。”重慶中華職業教育社秘書長唐勇介紹,中華職業教育社于1931年創辦了宣傳抗戰的雜志《救國通訊》,後來該雜志更名為《國訊》,是當時全國非常有影響力的宣傳抗戰的刊物。

  上海淪陷後,《國訊》一度停刊。1938年8月13日,《國訊》在重慶復刊,繼續宣傳抗戰。“復刊時,黃炎培説,‘《國訊》為國難而生,為國難而死,又為國難而復生’。”談及這段歷史,年近六旬的唐勇噓唏不已。

  《國訊》積極宣傳抗戰的立場備受中國共産黨的關注,中共領導人也經常在上面發表文章。“1939年初,周恩來在上面發表的《今年抗戰的新形勢與新任務》,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唐勇説。

  次年,周恩來應黃炎培等人邀請,在張家花園廣場舉行的“星期六講座”上,發表題為《國際形勢與中國抗戰》的演講,吸引了三四千人現場聆聽,影響廣泛。

  中華職業教育社的血液裏流淌著抗日救國的情懷,這種精神也深深影響著中華職業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紅岩英烈江竹筠、許曉軒、胡友猷、彭立人等也曾在這裏讀書或者工作。

  不僅如此,中華職業學校的許多學生還直接奔赴抗戰前線。

  唐勇説,被譽為“抗戰生命線”的滇緬公路,其築路工人中,一半以上的技術人員都畢業于中華職業學校。而在這條生命線上冒死運輸抗戰物資的司機,也有不少來自于該學校。

  “公路修在懸崖上,道路崎嶇不平,彎道很多。為了躲避日寇轟炸,我們只好晚上運輸,不開車燈。路上車輛排成一字長龍,摸黑前行。有時聽到猛然一聲巨響,就知道有車掉下懸崖了……”在中華職業學校的一次校友座談會上,一位叫左世海的老人向唐勇講述了自己當年的親身經歷。左世海説,上前線時,他還是中華職業學校的一名新生。當時,大家都不怕死,一心想著早點把物資送到前線,早點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唐勇感慨地説,從當時青年的身上,他看到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精神脊梁。

  民主運動

  參與創建民主黨派,與時俱進跟隨共産黨

  為團結抗戰,1938年,國民政府組建國民參政會,中華職業教育社負責人黃炎培、江恒源、楊衛玉、冷遹等人被選為參政員。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也是參政員。

  在商量國家大事的時候,黃炎培等人就與中共領導人有了接觸的機會。

  在渝期間,中華職業教育社組織“聚餐會”,討論時弊。1940年,黃炎培等人組建國訊同志會。1941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即現在民盟的前身)成立;1945年,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黃炎培都參與了創建。

  為推動民主運動,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炎培等人以國民參政員,同時也以民主黨派的身份飛赴延安,受到毛澤東等領導的接見。

  在延安待了七天,黃炎培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國統區的新氣象。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陜甘寧邊區經濟社會繁榮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軍民魚水情深……在他的心中,延安社會,是最接近他理想中的社會,也是最能給人以希望和信心的社會。

  “在延安期間,黃炎培等民主人士認識到,中國共産黨才是中國的救星,值得人民充分信賴。于是,黃炎培等人開始公開支援共産黨,堅定跟著共産黨走。”唐勇説,回重慶後,黃炎培寫了一本讚揚共産黨的書《延安歸來》並公開發行,引起轟動。國民黨反動派怒不可遏,很快就把這本書禁了。

  教育救國

  為平民百姓謀福利,為國家培育棟梁之材

  日寇侵華期間,中國山河破碎,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戰火紛擾、時局動蕩,大量的平民百姓失業、失去家園。

  “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在陳列館,記者看到了黃炎培當年提出的職業教育理念。針對舊教育嚴重脫離生産勞動和社會生活,中華職業教育社開教育改革先河,盡心盡力為平民百姓謀福利,為國家培育實用人才,拉開了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的帷幕。

  唐勇介紹,中華職業教育社興辦中華職業學校,主要面向窮人家的子女,學費低廉。針對戰時的重慶經濟萎縮、百業凋零,廣大民眾特別是眾多難民生計困難的現實情況,中華職業教育社還舉辦民眾補習學校,為成千上萬青年傳授職業技能,幫助他們就業謀生。同時還開展職業指導,幫助許多失學失業青年找到工作。

  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學生名單中,記者看到一群赫赫有名的科技才俊和文化名家的名字,如數學家華羅庚、石油專家顧心懌、混凝土技術專家黃大能、表演藝術家秦怡等。

  “學生有吃苦耐勞精神,具備較好的專業技能,歷屆畢業生在每年暑假前,常被用人單位招聘一空,服務工商、航空、軍事等領域,深受歡迎。”唐勇説,中華職業學校為抗日民主運動和民族工商企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中華職業教育社在重慶扎根8年,在硝煙彌漫的歲月裏,它從未停下拼搏奮鬥的腳步。期間,職教社的負責人一直在為中國的抗戰、民主運動和職業教育四處奔走。”唐勇動情地説。

  新中國成立後,中華職業教育社接續奮鬥。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10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華職業教育社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廣泛聯繫社會各界和海內外關心支援職業教育的人士,為發展職業教育,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唐勇説,近年來,大量的共産黨員、民主黨派人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職業學校的師生,經常到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史陳列館參觀,緬懷那段光輝的歲月,從中汲取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8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