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一線觀察丨暑期迎復蘇 安全創新遊——年中旅遊市場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7/29 09:46:05
來源:新華網

經濟一線觀察丨暑期迎復蘇 安全創新遊——年中旅遊市場觀察

字體: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題:暑期迎復蘇 安全創新遊——年中旅遊市場觀察

  新華社記者徐壯、葉紫嫣、鄧瑞璇

  進入暑期,隨著紓困政策措施持續發力和常態化疫情防控落實落細,新疆、雲南、內蒙古等地旅遊熱度明顯回升,本地遊、周邊遊、微旅遊日漸滿足休閒需求,親子、露營、“雲旅遊”産品受到年輕人青睞。旅遊市場正在調整節奏中有序復蘇。

  玩得開心,更玩得安心

  群山環繞下,新疆天山天池景區碧波蕩漾。景區實行線上實名制分時預約購票後,遊客不再扎堆入園;南京玄武湖,珍稀的千瓣並蒂蓮吸引眾多市民。景區加大廣播頻次及巡邏力度,提醒遊客有序遊覽、減少聚集……

  暑期是一年中重要的旅遊黃金期。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旅遊熱度報告》顯示,進入6月,旅遊熱度回升,遊客城市客流總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長三角地區、東北地區,西藏和新疆部分城市增長明顯。

  多地數據也呈現復蘇之勢:新疆5A級旅遊景區6月日均接待遊客環比增長201.08%,7月以來日均接待遊客達到11萬人次;雲南上半年接待遊客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9.8%、旅遊總收入恢復到75.5%。三亞鳳凰國際機場7月1日到22日日均進出港旅客超4.7萬人次,環比6月日均增長79.7%。

  遊玩的熱情,來源于對疫情防控的信心。5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將跨省團隊旅遊“熔斷”區域進一步精準到縣域;6月28日,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縮短風險地區“降級”周期;6月29日,工信部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

  《2022年上半年旅遊熱度報告》指出:隨著各地進一步推進科學防疫和精準防控,疫情對旅遊熱度的影響有減弱跡象。

  中國旅遊研究院總統計師、統計調查所所長馬儀亮表示,近期旅遊市場表現證明,居民旅遊剛性需求仍在,會快速流向那些疫情平穩且精準防控工作到位的目的地。

  幫扶企業,更幫扶行業

  超3000人——這是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柴河旅遊景區目前的單日客流量;而在5月份,這一數據只有約18人。

  “6月以後,大量東北甚至南方的遊客涌來看草原、看森林。”阿爾山市金橋旅行社負責人高娃告訴記者,遊客的增長,離不開當地的一係列紓困解難政策措施。

  興安盟文化旅遊體育局數據顯示,2022年已為24家旅行社發放獎補扶持資金507萬元,鼓勵旅行社招徠遊客。此外,當地還安排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旅遊消費券、專項旅遊獎補、交通補貼等。

  “等到這個旅遊季結束,預計能得到七八萬元的補貼,這不僅在經濟上幫助了我們,還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高娃高興地説。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有關部門密集出臺一係列紓困幫扶政策措施,旅遊企業得到了減稅降費、普惠金融、階段性緩繳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暫退旅行社旅遊服務品質保證金等多項政策幫扶。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致寧認為,國家多舉措推動旅遊市場復蘇,一方面釋放居民流動性,激活旅遊消費潛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旅遊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助力旅遊企業開拓新業務。

  與此同時,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力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也直言:“文化和旅遊企業還面臨較大困難,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壓力依然很大,還需要繼續幫一把、扶一程。”

  據介紹,下半年,文化和旅遊部將策劃實施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行動計劃。有關部門接下來將繼續幫扶文旅企業紓困解難,推動行業加快發展。

  創新玩法,更創新業態

  這個7月,文旅行業很忙。《國民旅遊休閒發展綱要(2022—2030年)》《關于促進鄉村民宿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相繼印發,2022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昆明開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擬增123個……休閒遊、微旅遊、智慧旅遊等成為業界熱點。

  中國旅遊研究院有關研究顯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全國熱點目的地和客源地分布高度重合,主要以市域及省域內迴圈為主。

  遊客們正在重構“詩和遠方”。北京世園公園,剛剛開幕的露營文化節提供超過1000個露營營位;廣州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家長們帶著孩子開啟恐龍主題研學遊;長沙太平街,淩晨時分還有遊客排隊買特色小吃;上海野生動物園,社交平臺上的直播每天都能收獲不少打賞……

  “在當前形勢下,必須順應遊客需求,不斷創新升級主題産品,推出新産品和新玩法。”深圳華僑城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昌説,他們正積極研究推動療休養、旅遊+生活等新業態。

  馬力此前亦表示,將推動微旅遊、露營遊、線上演播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大力培育文化和旅遊領域創新型市場主體,提升行業數字化水準,催生新發展動能。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態創新非常重要。”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教授厲新建指出,未來,應當更關注高品質、高科技旅遊和融合化、跨界化、平臺化趨勢,用工匠精神打造旅遊産品。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