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將構建“一島一灣、三城一鎮、兩屏村居、九廊交織”的城鄉空間格局。(效果圖)
(本組圖片由南岸區委宣傳部提供)

“三城一鎮”即通江、迎龍、東港三個城市組團與巴渝國際人才小鎮。(規劃圖)

“一島一灣”即廣陽島與廣陽灣。其中,廣陽灣將集中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規劃圖)
近日,廣陽島上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群棲息在島上的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稀有物種。近年來有記錄的中華秋沙鴨數量最大類群數量不超過200隻,全球數量不到2000隻。
中華秋沙鴨的到來,得益於廣陽島生態修復工程。自2019年4月2日國家長江辦函覆支持重慶廣陽島片區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以來,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強化市區統籌、島城統籌,精心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示範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隨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正式發布,當地生態修復和重點項目、綠色産業建設,又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風景眼”大部分項目明年底主體完工
10月21日,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發布會上,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岳帶來一個好消息:廣陽島生態修復主體完工。
據介紹,廣陽島2/3面積以自然恢復為主。現在,環島11公里長的濱江步道已成為最美生態步道。此外,島上還建成了上壩森林、高峰梯田、勝利草場、山頂人家、芭蕉溪、油菜花田等生態修復示範地,以及魚場、鳥場、牧場等動物棲息地。目前,全島自然恢復面積達到67%,全島植物恢復到500余種,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吸引了中華秋沙鴨等300余種動物生息繁衍。
在“生態島”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風景眼”重點項目也正在加快推進。王岳&&,島內的廣陽營已對市民開放,長江書院、廣陽島國際會議中心、大河文明館已動工。島外的廣陽灣生態修復、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廣陽灣大橋也已動工,預計大部分項目明年底將主體完工。
聚焦“智慧+”“綠色+”引資上千億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規劃&&後,如何確保規劃落實?南岸區區長、重慶經開區管委會主任王茂春&&,目前當地在控規法定化的基礎上,加快編制了11個專項規劃和規劃建設導則,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規劃體系。
在要素保障方面,當地已累計融資370多億元,全面實施3.16萬畝徵地拆遷。其中存量項目約0.8萬畝已接近完成,廣陽灣、迎龍片區新實施區域約1.3萬畝已完成50%,大佛片區、通江新城約1萬畝徵地徵收即將啟動,累計摘牌土地近2000畝,可有效保障重大項目用地。
目前,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已確立68個重點項目的實施計劃,總投資達1000億元以上。王茂春透露,在10月22日上午舉辦的首屆中國(重慶)綠色低碳發展高峰會上,南岸區、重慶經開區還將發布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綠色項目機會清單,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通過聚焦“智慧+”“綠色+”開展招商,目前廣陽灣智創生態已成功引進碳捕集與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長江綠色發展設計研究院、華為物聯網創新中心、人人視頻、網易文創、去哪兒網、百度西南大文旅總部、廣聯達、中建科技集團重慶研究院等項目,累計簽約合同金額超過1000億元。
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獲專屬“服務包”
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江介紹,我市將從政策、重點項目、投入資金、用地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量身定制專屬“服務包”。
首先在政策上,針對當地開發開放和創新平台的各類政策,按照“政策從優”原則普遍適用於重慶經開區,同時建立重慶經開區與市級部門“直通車”制度,加快推進重慶經開區管理地方立法工作。
在重點項目方面,重慶支持當地創建全市首個零碳示範區,探索建立“碳賬戶”,組建區域性資源環境交易平台;支持加快布局重點實驗室、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綠色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支持以重慶軟體園建設為引領,創建“中國軟體名園”。
針對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過程中的各類資金需求,我市將在現行市與區縣財政管理體制不變的前提下,增設一級金庫,增強重慶經開區資金統籌能力,並協調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加大對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投資力度。
此外,我市還將支持當地率先開展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試點,適度超前統籌布局公益、居住、市政設施等;支持當地創建高水平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統籌布局國際展館、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設施,率先開展城市排水廠網一體化管理改革等。
未來,我市還將充分發揮中組部博士服務團智囊作用,支持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立有利於人才引進、培育、使用的激勵機制,打造“重慶人才島”。
本報記者 白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