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0月20日電(葛琦)近日,重慶市黔江區今年最後一季晚秋桑蠶繭開秤收購,養蠶大戶代松一家又忙碌了起來,看著一筐筐雪白的桑蠶繭堆滿收購站,代松一家迎來新的豐收季。
黔江區是國家蠶桑生物産業基地,全區建有標準化蠶棚2萬餘個,優質桑園面積9.3萬畝以上,覆蓋80%的鄉鎮街道。受季節和氣候影響,今年黔江區桑蠶飼養和蠶繭收購分8個批次,晚秋蠶是最後一批。
為了提高蠶繭品質,黔江區大力推廣自動化省力蠶&、小蠶共育智能化工廠等項目,在提升産量、節省人力的同時,讓科技為鄉村振興賦能。
在小蠶智能化共育工廠,蠶寶們住進了智能“託兒所”,每個共育車間都安裝了環境智能控制系統,可以在線採集和自動處理室內環境參數。“相較於傳統小蠶共育,智能化共育工廠可多孕育小蠶10%-15%,相當於增加了蠶農10%-15%的産繭量。”重慶市蠶科院高級農藝師王文品説。
“過去養蠶我們即使全家齊上陣,每年最多也只能養5、6張蠶,品質也不穩定,一年到頭只能收入一兩萬元。現在不僅有了自動化省力蠶&,還有科技特派員上門指導我們如何栽種桑樹、防治病蟲害等。今年我們家一共養蠶75張,其中晚秋桑蠶繭一級繭收購價達49元/公斤,預計全年收入14萬餘元。”代松説。
為調動農戶栽桑養蠶的積極性,當地政府和蠶桑龍頭企業通過保底價收購、收益險兜底等措施,確保農戶穩步增收。預計今年黔江全年收購桑蠶繭8萬餘擔,蠶農戶均收入2.5萬餘元。
隨着蠶桑産業“枝繁葉茂”,黔江絲綢工業也“破繭成蝶”,形成集蠶繭烘烤、繅絲、織綢、服裝等於一體的絲紡全産業鏈,絲綢博物館成為游客“打卡地”。
一片片桑園成為美麗鄉村的獨特景致。新華網發(張瑜洋 田鵬 攝)
蠶繭站裏,蠶農正在分裝蠶繭,等待測質稱重,期待賣一個好價格。新華網發(張瑜洋 鄒勇 攝)
科技特派員正在檢查桑蠶生長情況。資料圖(張瑜洋 鄒勇 攝)
隨着黔江絲綢工業“破繭成蝶”,一家家絲綢廠落戶黔江,村民們在家門口輕鬆就業。新華網 葛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