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領獎&上,來自石柱縣大歇鎮雙會村的土家族漢子向學明感慨萬千。2016年,他放棄月薪過萬的高管工作回鄉創業,成為電商“新農人”,利用電商平台把家鄉農副土特産,賣向全國各地,造福鄉鄰。
向學明曾入選國家農業部“益農信息社”百家案例之一,榮獲“重慶市農村電商扶貧帶頭人”“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等稱號。2020年9月,他還登上央視聯合拼多多共同舉辦的“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 金秋消費季”直播活動。向學明説,能獲評重慶市勞模對他來説是莫大的鼓舞,接下來將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持續利用好電商平台的扶農助農優勢,為鄉親們增收創富。
十多年前,向學明南下打工,從一名普工做到了人力資源部經理。但拿着高薪的他卻從沒忘記家鄉,心裏一直有回鄉創業的想法。
2016年,向學明帶着妻子和兩個孩子舉家返鄉。一次,向學明在鄰居家做客,老鄉把自家種的花生、胡豆拿出來招待他,“那麼好的土特産變不了錢,着實可惜。”向學明突然萌生一個想法,原生態、無污染、無公害的農産品便是當下最熱門的綠色食品,為何不擁抱電商潮流,讓田間地頭的好貨行銷全國?
2017年初,向學明拿出15萬元積蓄,在政府和縣商務委的幫助下,成立了大歇鎮第一個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一個集農産品倉儲加工、線上交易、線下體驗、物流配送、培訓孵化、便民服務於一體的雙會村電商綜合服務站,並組織全村農戶開展産業發展溝通會,查看網上熱銷農産品,結合銷售數據“以銷定産”,引導他們發展黑花生、小米花生、糯玉米等特色經濟作物,電商服務站則輔助收購、分裝、銷售。通過有計劃的種植、收購,簽訂“一對一”幫扶協議,村民增收逐顯成效。
向學明還入駐拼多多,開了4家店舖,主要以銷售豆干、炒花生、蘿蔔等農産品為主。每月銷售額在三四十萬元。他估計,今年拼多多單店的銷售額將增長30%左右,到年底全年銷售額將達到近600萬元。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戶、商家慕名而來,希望能通過向學明的電商銷售渠道,把農産品賣出去。他的家鄉雙會村,也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小山村逐漸向電商村蝶變。
“今年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感召下,我的事業也將迎來豐收。”向學明向記者介紹到,他的水果示範基地由原來的500畝擴大到650畝左右,目前已召開了農戶溝通會,除原有青脆李、百香果外,還新增了四季香椿、八月瓜等品種,新品一上市就成為爆品,供不應求。
向學明還將水果種植基地升級做鄉村旅游。為此,他花15萬元請來專業團隊操刀設計。他説:“鄉村旅游能帶來穩定客源,在吃上‘旅游飯’的同時,同樣能帶動農産品線下銷售,一舉兩得。”
隨着水果示範基地規模的擴大,40多戶農民每年都有了固定分紅,並實現在家鄉就業。向學明保守估計,今年項目産值將達到1100萬元左右,整體帶動三四百戶農民增收。
今年,向學明還上馬了新項目,食品加工廠也將在11月動工,主要加工豬肉和牛肉産品。為方便鄉親出行,打通農産品運輸最後一公里,確保物流到戶,他自掏腰包為村裏修路,初步測算將修建5公里。
“政府領導和各級相關部門以及拼多多給了我們很多優惠政策,讓我們可以大膽搞經營,帶領鄉親們致富。”向學明説。(記者 楊鈮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