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環境

  國內建設好8吋硅光全套工藝平台,一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而聯合微電子中心從開工到通線,只花了10個月,創造了新的紀錄。

  聯合微電子中心是我市電子信息重點企業。結合該公司實際情況,我市為其量身定做人才政策,提供推薦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發、工藝人才進入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並申報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給予成果轉化激勵,給予財稅政策支持和安家補助等支持。在政策支持下,兩年多時間裏,該公司就集聚了海內外375名優秀人才。

  無獨有偶。2018年,我市在長安汽車施行“一企一策”後,該公司僅2019年就新增省部級以上人才43名。不久,該公司開發出多個爆款車型,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

  自2018年以來,我市開展人才工作精準施策探索,&&《關於推進人才工作精準施策的指導意見》等制度,整合政策資源對聯合微電子、長安汽車等試點單位進行精準、系統支持,促進這些單位以更大的力度培養人才、引進人才,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實現突破、“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加速構建。

  精準遴選

  讓有需求有基礎有目標的單位先行先試

  前不久,長安公司趙會博士團隊成功開發一款碳纖維車身純電動轎車,實現車身與底盤共計減重達31%,整車實現C-NCAP五星碰撞安全級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其輕量化設計技術已在長安的量産車型中得到了産業化應用。

  在我市給予該公司高端人才獎補、重大項目配套支持和新産品開發經費支持等幫助下,公司引進了國家特聘專家、榮獲中國汽車工業優秀歸國人才獎的趙會。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輕量化純電動轎車集成開發技術”項目負責人,趙會帶領團隊夜以繼日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突破大量技術瓶頸。

  我市有關部門、區縣、園區遴選産業發展有重大需求、用人單位有良好基礎、工作推進有明確目標的高校、企業及研發機構,進行精準支持,一方面推動科技創新形成示範效應,另一方面在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促進重慶相關産業發展。

  重慶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擁有“刀片電池”全球首個生産基地,人才發展空間大,幹事創業條件充分。為幫助該公司技術創新再上&階,璧山區為其量身定制了支持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獎勵緊缺型高層次人才安家費,獎勵高級人才個人所得稅,設立研發人員專項補助等8條措施。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明確定位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具有國際視野和影響力的科教創産融合發展的學院,制定了集聚1000名師資隊伍的近期目標。2019年5月,在我市有關市級部門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人才引進政策,從解決人員編制崗位、給予科研項目定向支持、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等方面幫助學院開展人才引進工作。隨後,該院7個二級學院迅速聘請國內外院士擔任院長,3年時間校區就建成投用並培養了500多名研究生。

  精準支持

  用人單位有什麼需求,就提供什麼幫助

  6月12日,由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重慶師範大學等承辦的第二屆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在重慶召開。論壇匯集國內一批頂尖應用數學專家和産業界代表,共商數學與産業界合作發展大計,有力地提升了重慶應用數學在全國的影響力。

  在我市的人才政策支持下,該中心僅用3個月時間就引入17名博士或副高以上專職科研人才,並承辦了這個高水平的論壇。

  我市整合資源,加大精準施策支持力度,定向支持人才發展平台、給予自主認定人才權限、定向給予資金支持、定向支持科研項目、定向給予服務保障,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

  如在定向賦予人才認定自主權方面,向獲得精準施策支持的用人單位下放權限,由該單位自主開展人才評價聘任工作。在人才項目和優惠政策中,定向給予適當指標,由用人單位開展評審,經認定後可享受市、區縣相關人才待遇。放寬人才計劃准入條件,新型研發機構等用人單位引進的人才,申報相關人才政策,不作身份、社保等限制,按個稅繳納、在崗時間和作用發揮情況兌現待遇。

  在定向給予資金支持方面,對獲得精準施策支持的用人單位,可劃撥專項工作經費,用於用人單位招收博士後、博士和其他優秀人才。例如,支持重慶大學在3年內引進1000名博士後,目前兩年不到便引進784人,其中海外博士比例達20%,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460項,立項經費達2.6億元。

  在定向支持科研項目方面,我市對引進的優秀人才,按照人才自主選題,用人單位擇優立項,給予科研項目支持,項目實行用人單位自主管理、自主結題。對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和牽頭獲得國家科技獎等項目,按照一定比例給予匹配獎勵。例如,在全國率先實行省部級人才類項目經費“包乾制”,允許重慶英才計劃入選者自願申請將研究支持經費轉化為市級科研項目,並充分給予人才經費管理自主權,有效打通人才項目和科研項目通道。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立項“包乾制”項目438個,帶動3771名科研人才參與研究,落實重慶英才計劃研究支持經費1.5億元,通過單位配套、人才自籌等渠道撬動社會資金1.8億元。

  聯動協同

  統籌各類資源,推動政策落地落實

  健全人才精準施策機制,我市強化政策協同,壓實主體責任,開展跟蹤評估,不斷提升精準施策工作成效。

  我市完善聯動支持機制,強化黨管人才,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突出誰主管、誰指導、誰服務,要求管行業就要管人才、抓項目就要抓人才,促進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統籌各級各類優質資源,聯動打造“真金白銀”的政策包和“情真意切”的服務包。開展人才精準施策以來,已由市委人才辦牽頭,聯動和整合組織、教育、科技、經濟信息、人力社保、財政、住建、外事、公安、稅務、人行、銀保監等15個市級單位及兩江新區、渝北區、江北區等6個區縣的力量,共同研究實施方案,給予全方位支持,政策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大增強。

  通過建立績效評估機制,我市對成效突出的用人單位繼續給予支持,對已經完成任務的及時調整內容,對成效較差的及時督促整改或調整退出。如對長安汽車施行“一企一策”基礎上,近期,有關部門已開始對其實施力度更大的新一輪精準支持。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5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