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聚焦小微空間 重慶13位社區規劃師帶來哪些改變?

  新華網重慶10月12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自今年2月開展社區規劃師試點工作以來,13位社區規劃師“一對一”服務社區規劃,聚焦群眾身邊的小微空間,以一系列現場踏勘調研、一系列社區規劃服務、一系列社區營造實踐、一系列交流研討活動、一系列方案競賽、一系列傳播推廣等活動為抓手,已開展駐地服務100余次,參與編制或指導、審查社區規劃與更新方案近50個,開展社區營造活動20余次;完成了渝中區重慶海關監督總署舊址東側、江北區融景城北側、兩江新區民心佳園F區東側等小微公共空間設計方案徵集等等,有力促進社區更新與品質提升。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事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今年2月,重慶中心城區13名社區規劃師試點上崗,結合中心城區城市更新,進駐搬遷拆改型、老舊改造型、整體提升型、單位廠區型、歷史街區型、兒童友好型等六種典型社區。這些社區規劃師進駐社區後,聚焦群眾身邊的小微空間,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努力把社區量身打造為老百姓的高品質生活空間,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為中心城區13名社區規劃師之一,重慶市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江寧2月份進駐了曾家鎮曾家社區。來到社區後不久,他發現,地處西部(重慶)科學城核心的重慶高新區曾家鎮,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一度成為社區治理的難題。

  為解決社區亂停亂放問題,社區決定建臨時停車場。對社區來説,建臨時停車場既要考慮國土空間規劃,還要滿足市民停車方便的需求,選址成了一個難題。

  來到社區後,江寧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區工作人員解讀規劃,幫助他們了解哪些地塊能選用。最終選取了社區附近一塊邊坡地,在今年8月就建成投用了一個臨時停車場。

  “以前沒地方停車,都亂停,現在有了停車場,有序停放環境好多了。”家住曾家鎮的居民候蘭感嘆。

  通過走訪,江寧還發現居民周邊有不少閒置的小微空間,是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提升社區形象的不錯選擇。“針對該片區實際,目前我們正在規劃設計24小時社區,社區客廳等設施建設;同時引導社區居民自己參與社區的更新改造,讓居民有認同感,打造社區家園。”江寧説。

  來自重慶市規劃事務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吳朝宇是南岸區龍門浩街道一天門社區的社區規劃師。在吳朝宇看來,社區規劃師應該扎根社區一線,做出知冷暖、有溫度、有人情味的設計。來到社區後,吳朝宇先進行了走訪調研,了解居民的需求。進駐社區以來,他基本保持每週一次跟街道、社區、居民等各方的溝通交流,

  龍門浩老街作為歷史文化街區,吳朝宇也對接了川美師生團隊,以課程設計的方式,將老街的歷史文脈和傳統風貌記錄保存下來。他還帶領重慶大學的學生一起研究綠地服務周邊不同人群居民和提升社區景觀的多種可能性。 

  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余穎介紹,社區是規劃的起點,也是終點,社區規劃應該為每個人服務,為城市提供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生活空間。

  “我們希望專業人才扎根社區基層,架起居民需求和規劃的橋梁,打通社區經絡,用匠心營造有活力和人情味的社區。”余穎説。

  下一步,重慶將建立社區規劃師管理體系,在全市逐步推廣社區規劃師制度,結合正在打造的社區家園和街道中心工作,用社區規劃師的科學知識,在社區廣泛開展調研摸底、上傳下達、技術把關、跟蹤評估、協助治理等工作,將社區打造成為有特色、有溫度、有品質、有活力的空間,持續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4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