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造林500萬畝,何以財政負擔不增加?
2021年10月13日 12:3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0月13日電(劉剛 王龍博)作為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山水之城,重慶肩負着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的“上游責任”。按照規劃,2022年重慶市森林覆蓋率要提高至55%左右,這意味着森林面積仍要大幅增加。

  “大面積造林需要的資金,單靠財政撥款肯定難以解決。”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王聲斌説,部分省市正在進行的國家儲備林項目隨即進入視野。

  “所謂國家儲備林,就是通過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森林撫育等措施,培育能提供工業原料、大徑級用材等木材的多功能森林。” 重慶市林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羅廉説,儲備林除承擔生態功能外,有序的木材出售還可解決國內木材消費短缺的問題,除産生一定經濟效益外,還能通過樹種優化等提升森林質量。

  2019年初,重慶市政府與國家林草局、國家開發銀行簽署《支持長江大保護 共同推進重慶國家儲備林等林業重點領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提供150億元政策性貸款,在重慶建設500萬畝國家儲備林,引入中國林業集團重組重慶林投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

  “這是全國最早的以市場化手段實施的國家儲備林項目。”重慶林投公司副總經理向國偉説,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國家儲備林項目之一,開創了央地合作共建市場化主體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的先河。

  截至目前,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重慶林投公司先後與城口、梁平等8個區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已簽約落地國家儲備林項目315萬畝。

  王聲斌&&,重慶國家儲備林項目在擴大森林面積的同時,財政負擔不增加、村社百姓有收益、三産融合有前景等改革效益正日益呈現。

在重慶市城口縣,正在建設的國家儲備林成為農田的防護防護屏障。新華網發

  財政負擔何以不增加?

  “目前,我們已入股國有林29.5萬畝,收儲集體林102.5萬畝,經營林地總面積132萬畝,預計年底林地總面積將達到200萬畝以上。”向國偉説。

  此前,在重組重慶林投公司過程中,重慶市以原重慶市林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資産佔股5.33%為基礎,引進中國林業集團以現金增資並佔股45%,相關區縣以國有林地、林木和其他林業資産折資參股共佔比49.67%,重新組建新的重慶林投公司,並對其資産規模進行了充實。

  這次重組不僅落實了150億元政策性貸款的實施主體,還在盤活重慶市既有山林資源的同時,實現了不增加政府債務或隱性債務的目的。

  “重組充分調動了中國林業集團在國土綠化、産業培育、生態扶貧等方面與重慶市開展深度合作的積極性。”王聲斌説,也更好地發揮央企在森林資源培育、林業全産業鏈運營和生態産業綜合開發等方面的優勢。

  2019年7月,重慶林投公司與城口縣政府簽署合作協議,率先落地重慶首單國家儲備林項目。此後,奉節、梁平、巫溪、忠縣等子公司也先後成立,具體承擔國家儲備林項目林地收儲和建設運營工作。

  “在已納入經營的區縣林地中,我們累計實施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和撫育管護項目77.2萬畝,培育楨楠、三代杉等樹苗400余萬株,預計年底實施面積達120萬畝。” 向國偉説。

在重慶市南川區國家儲備林建設現場,重慶林投公司通過間伐並種植雜交馬褂木對杉木純林進行改培。新華網發

  各方收益如何能實現?

  深秋時節,居住在城口縣周溪鄉雙龍村的趙本芝正在林地忙碌着。

  去年底,通過參加響應國家儲備林流轉,她收到了林地流轉受益6576元,“加上在林地務工收入的2800多元,家裏收入多了一大塊!”

  位於大巴山南麓的城口縣地處川陜渝三省( 市)交界處,森林覆蓋率高達 70.2%。過去由於缺乏變現途徑,城口百姓守着森林資源卻苦於吃不上“森林飯”。

  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以來,分散在村民手中的林地經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集中,再統一交給重慶林投旗下分公司大巴山林開公司運營。每年每畝流轉費50元,其中40元歸村民,10元分給村上成為村集體資金用於管理管護。

  林子流轉了,國家儲備林進行的人工造林、森林撫育和現有林改培等工作,又産生了大量務工需求。流轉了林地的村民通過在家門口務工,又多了一筆工資收入。

  “截至目前,僅集體林地流轉就支付費用5.2億元,帶動林農2.13萬戶增收。” 向國偉説,未來500萬畝儲備林基地建設完成,預計每年可為項目區林農增加直接收入約8億元,涉及林農約25萬戶。

  儲備林能産生效益,根本在於經濟林木的種植。據了解,重慶國家儲備林建設將堅持“長中短結合”原則,打造“長周期以營造珍貴用材樹種為主、中周期以營造鄉土中生用材樹種為主、短周期以營造速生用材樹種為主”的木材收益模式。

在重慶市梁平區,國家儲備林內通過種植甜茶發展林下經濟。新華網發

  三産融合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位於三峽庫區深處的奉節縣南津村,國家儲備林項目正展示着新的可能。

  坐擁瞿塘峽、天坑地縫等旅游資源的奉節縣,近年來以打造長江三峽第一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持續發力全域旅游。依託當地國家儲備林項目,南津村正加緊打造生態旅游及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以綠化為重要指標的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回顧日本的生態村建設、韓國的新農村運動,都把保護生態作為振興鄉村的重要着力點,實現了鄉村振興與生態改善良性互動。”羅廉&&,儲備林建設無疑將會為鄉村豐富産業體系帶來更多可能。

  在梁平,500畝甜茶在國儲林下長勢喜人,未來,甜茶種植面積將逐漸擴展到2萬畝;在巫溪,依託國儲林項目,當地正在打造全國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重點建設基地,厚植“全國森林旅游示範縣”的基礎;在城口,國儲林項目正在成為當地發展避暑旅游、森林康養的重要承載……

  據了解,重慶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將以林地為依託,發展中藥材、食用菌等林下經濟和木本油料、乾果産業、林産品加工貿易産業、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林業碳匯等林業産業,聯動林業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現全産業鏈增收,更大程度釋放綠水青山的生態紅利和經濟紅利。

  “我們在梁平區開展的全國首例松材線蟲病防治與馬尾松林改培試點,還在為有效破解松材線蟲病防控難題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向國偉説,通過林分改造補種闊葉樹、彩葉樹,培育近自然的健康森林,還能大幅度提升重慶森林的質量和效益,增加生物多樣性,激發生態系統的活力,對於提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維護三峽庫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重慶市下一步將積極促進國家儲備林建設與林業産業鏈延長、“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有機結合,念好“山字經”,寫好“林字文”,走好“生態路”,種好“搖錢樹”,使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助力重慶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編輯: 王龍博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794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