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絕不讓一個罪犯逃避應有刑罰” 柴冬梅:當好刑事訴訟最後關口的“把關人”

  柴冬梅。重慶市檢察院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為大力弘揚英模精神,營造學習英模、崇尚英模、爭當英模的良好風尚。近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在全市檢察機關開展向柴冬梅同志學習活動。

  柴冬梅是重慶市檢察五分院派駐重慶市女子監獄的檢察室主任,負責女子監獄、九龍監獄、長康監獄的派駐檢察工作。

  從檢22年來,45歲的柴冬梅兩次榮立三等功,一次榮立一等功,並獲“全國首屆監所檢察業務標兵”稱號。

  在工作中,她有着絕不讓一個罪犯逃避應有的刑罰的力度,也有着甘冒“職業風險”依法啟動假釋程序的溫度。

  從嚴把關,守好刑事訴訟最後一道關卡

  今年3月,重慶一監獄對罪犯刁思祖(化名)啟動減刑程序,但審查報告到柴冬梅這裡時,引起了她的注意。

  報告顯示,刁思祖減刑間隔期、考核計分均達到了減刑標準,但柴冬梅總覺得不對勁。對此,極為熟悉在押罪犯情況的她立即決定深入審查。

  調取詳細案卷資料後,柴冬梅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刁思祖在減刑考核期內打架3次,不服從管教等被教育扣分7次,嚴管2次,且至今對被害人家庭的賠償不到判決的1/3。

  “這充分説明,這名罪犯認罪悔罪意識差,暴力傾向沒有得到矯正,不應獲得減刑獎勵。”柴冬梅意識到這樣的罪犯絕不能減刑,隨即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

  4月9日,重慶市五中法院作出裁定: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的檢察意見正確,應予支持,刁思祖不予減刑。

  經過此次事件,柴冬梅發現,處於末端監督的駐獄檢察官,往往需要在一個星期內了解提出減刑罪犯的案卷、服刑期間各種表現等情況,時間緊、任務重,就容易出現紕漏。

  在她的建議下,監獄檢察提前介入制開始實行,由駐獄檢察官提前介入,將法律監督貫穿到司法執法各個環節,不僅使得減刑審查更具公正性,也極大提高了司法效率。

  自柴冬梅2016年從事監獄檢察工作以來,先後審查辦理了多達4666件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發現提請減刑不當案件46件,得到法院採納46件。

  “不讓經過審判的罪犯通過任何非法手段減輕、逃避刑事懲罰,這就是我的底線。”柴冬梅説,刑罰執行是刑事訴訟最後的一道關口,她絕不讓一個罪犯逃避應有的刑罰。

  甘冒風險,讓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柴冬梅説,每個服刑人員都是生命的個體,和你我一樣,有親朋,有牽掛,有期盼。

  女子監獄的王桂華(化名)因犯罪入獄,入獄前轉讓了她家經營的家庭小旅館對被害人進行賠償,入獄後積極改造,多次獲得改造獎勵,悔罪表現明顯。

  柴冬梅(左二)正在監獄和服刑人員談話、了解情況。重慶市檢察院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王桂華家中只有身體不好的婆婆一人照顧一對兒女,每月靠低保金度日,生活非常困難。

  了解到王桂華家裏的實際情況,柴冬梅向監獄建議對其啟動假釋程序。

  對檢察官來説,假釋一名罪犯,就需要完全確保罪犯在獄中的表現達到法定標準,更重要的是需要確信假釋出獄後沒有犯罪風險。

  換言之,假釋這名罪犯,柴冬梅需要冒着相當的“職業風險”。

  知道此事後,監獄相關領導曾面色凝重地問柴冬梅:“你確定?在那一刻,她只是平靜地告訴這位領導:“我確定。”

  2018年7月,王桂華正式假釋出獄,出獄當天,她深深地向柴冬梅鞠了一躬。看著悔罪的母親得到救贖,年幼的孩子又回到了媽媽的懷抱,柴冬梅心裏暖暖的。(首席記者 王瑋 實習生 王旭睿)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44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