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專訪丨丘成桐:根植中國土壤 成就一流學問
2022-10-30 09:35:25 來源: 瞭望
圖集

  近日,一場主題為《學“問”》的演講在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開講。演講人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數學家、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

  他先後獲得菲爾茲獎、麥克阿瑟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獎、馬塞爾·格羅斯曼獎等五項世界科學大獎,被譽為“華人數學界領袖”。

  他發起面向大中學生的各類數學獎項及競賽,在多地高校創建數學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開辦“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實施“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推動中國數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發展,為中國培育數學英才。

  為增進華人數學家交流合作,他發起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搭建平臺,20多年來在國際數學界發出華人之聲……

  “家國興榮一任重,算籌玄妙亦功高。廉頗老矣丹心在,願請長纓助戰鏖……”他曾作詩《願請長纓》,抒發至誠報國之心。他立志推動中國成為數學強國,帶領學子攀登數學科學高峰。中國數學人才培養取得哪些進步?還有哪些短板要補?《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專訪了丘成桐先生。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

  【我國數學水準有很大進步】

  《瞭望》:去年,清華大學在本科人才培養體係中設立以培養數學領軍人才為目標的實體單位求真書院,作為院長,書院的理念和育人目標是什麼?

  丘成桐:成立求真書院是為培養世界一流學者,為此我們準備了十多年。我們希望把全國最好的學生吸引到這所書院,同時立志培養他們成為中國數學領域的優秀學者,帶動全國數學科學發展。

  書院設英才班和領軍班,英才班是4年制,領軍班是8年制。不管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均須通過考試錄取,考試題目難度一般在大學一年級以上,目前有較少的初中生考過。

  今年6月,第一屆英才班14名學生畢業,其中至少一半學生的論文水準達到世界一流。他們中有一些去了海外名校深造,但不少選擇留在國內。

  今年8月,求真書院11名學生在第13屆丘成桐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上摘得14枚個人單項賽獎牌、1枚個人全能獎銀牌,並獲得2項團體獎。總體來看,這些競賽獲獎學生已達到攻讀國外名校博士資格水準。

  十多年前,我記得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參加數學相關博士資格考試,一些學生往往經過兩次考試才能通過。現在更多學生第一次考就能取得較好成績。從許多方面來看,我國本科學生的數學專業水準有很大進步。

  《瞭望》:怎麼看這十年我國數學人才培養的變化?

  丘成桐:進步很大。首先是學生和老師的水準提升了。現在不少本科生能寫出有深度的論文,這在十年前難以想像。很多世界一流學者來華工作,其中部分原因就是我們有最優秀的學生。而且畢業于國際一流院校的年輕教師紛紛回到國內。

  其次是研究成果不錯。最早一批清華學堂數學班畢業生,經過8年以上研究生涯,有些已在學術界嶄露頭角。這批90後年輕學者算得上“小荷才露尖尖角”,很多已被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機構長聘。

  最後是國家支援力度大幅提升。近十年特別是近五年,中國數學人才顯著增加,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形勢好、發展環境好,給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另一方面是國家加大了教育投入,特別重視基礎科學的發展,年輕學者能獲得不低的薪資。更多留學海外的中國優秀人才願意回國就業。

  我們應抓住優秀數學人才回流的機會,讓數學人才充分施展才華。聘請國外大師來華工作,讓年輕人跟著他們學習。我相信,未來十年,中國一定能在基礎科學尤其是數學科學領域與世界強國平起平坐。這份自信和底氣來自我們引進的大師和吸引的優秀學生。我們要看到,中國的中學生不遜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學生,我們好的本科生也不比世界一流學校的學生差。未來,要好好培養研究生,建成一流研究所,保護好目前發展的成果,同時保證國家支援政策不中斷,我國數學科學定會有非常大的進步。

  【建立中國的數學文化】

  《瞭望》:你多次強調要重視數學文化,這背後是什麼考慮?

  丘成桐:培養數學文化,提升公眾數學素養,直接關係破解“卡脖子”問題。應認識到,科技突破須以理論科學進步為基礎,數學是理論科學裏最重要的科學。數學是一切科技突破的根,這個根公眾一時看不到,但慢慢會發現它是整個科學進步的養分來源,極其重要。我常説中國一定要成為數學強國也是基于此。

  當前,大多數人只看到考試,熱衷于研究數學考題,鮮少認識到數學文化,也鮮少關心孩子的興趣在哪裏,數學能影響什麼東西。我遇到很多天賦很好的學生,對數學有很大興趣,可家長堅持讓他們選金融等學科。

  《瞭望》: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和求真書院在提升公眾數學素養上做了哪些努力和探索?

  丘成桐:我們今年在貴州遵義辦了一次“求真遊目講座”,影響很好。講座名字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遊目騁懷”。我們給當地學生講19世紀、20世紀的數學歷史和歷史上的偉大數學家的故事,比如18世紀的數學家歐拉、阿基米德等,主講人是求真書院的大學生,也就十六七歲,年齡跟當地孩子差不多,很能引起學生共鳴,激起學習數學興趣。之後,我們又在桂林、杭州、南京、合肥、上海陸續舉辦該講座,內容深入淺出,普通老百姓都能聽懂,對提升公眾數學認知十分有益。我相信,這樣一點點做,中國的數學文化能夠慢慢建立起來。

  丘成桐與求真書院學生交流(2022年3月攝) 清華大學供圖

  【從小學選拔數學苗子】

  《瞭望》:今年下半年以來你與一些省份合作啟動開辦“丘成桐少年班”(下稱少年班),是出于什麼考慮?

  丘成桐:一般來講,幾乎所有數學家都是從小學、初中開始發力,所以數學文化基礎必須從初中打好。少年班致力于從小學生中選拔有潛質的優秀數學苗子,就是基于這一考慮。

  求真書院每年從全國招收的學生非常有限。如果能借助不同地方的教育力量選拔培養有潛質的數學苗子,就會有更多學生走進數學世界,從事數學研究。一些省份正好希望我們幫助當地培養數學人才,少年班才得以成功啟動。

  以陜西省為例,我們通過考試將陜西省數學成績最好的小學生選拔出來,到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培養。考題由陜西省出,我負責審閱,主要是對考題提出糾正、增添和刪改意見。今年少年班啟動第一年,招了80個學生。他們初一將由當地最好的高中老師教授中學必備基礎知識,初二、初三將由西北工業大學的老師做深入培養。我們會指導當地教師教授什麼內容,同時指導學生看什麼書籍;我們還會提供求真書院正在教授的內容給他們,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希望這些學生從小就接受係統的訓練,養成對科學的興趣,成為數學研究人才。

  目前,少年班正在貴州、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重慶、吉林等省市陸續推進,希望通過少年班集中更多當地優質資源,吸引高校教師投身數學基礎教育,引導學生朝著更見成效的方向成長。

  一些學校和家長可能對少年班有不理解。坦率地説,我不可能精準找到中國所有數學方面有潛質的孩子,只能通過一個較為公平的方法選拔人才。做成這些事情很不容易,衷心希望更多人加入進來,把中國數學人才事業做大。

  《瞭望》:培養數學人才最重要的是什麼?

  丘成桐:最重要的是如何激發學生想要讀書探索學問的衝勁。數學是一門大學問,為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發展,我們專門開設了一門“數學歷史”的課程,開闊學生數學研究眼界,從大的方向到具體學科都有了解,打好數學研究基礎,希望求真學院將來能培養出有大學問的學者。

  【生出自己的數學方向和問題】

  《瞭望》:我國數學科學還有哪些短板要補?

  丘成桐:整體來看,我國數學研究領域還比較狹窄,還在跟隨數學發展的前沿方向。目前,國內的數學研究更多是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或在國外做好的研究基礎上改進一部分,未出現能夠長遠發展的一個研究方向和流派,也未開發出一個新的研究和領域。從科學發展規律來看,中國一定要在數學上生出自己的方向和問題,才能産生對世界有重大深遠影響的原創成果。

  我們還有很多學科短板要補。很多數學方面的學科還未設立,比如數理邏輯。

  中國的研究生較世界水準也有一定差距。未來中國數學發展怎麼樣關鍵看研究生的實力。提升數學研究生水準應是今後十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這需要大量一流學者幫助。這方面,我們已經請到一大批世界一流學者來華全職工作。這一做法希望能延續,還希望中國各地的大學、研究院能互相幫助,讓一大批優秀的數學家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媒體宣傳和家長觀念也有待提升。我們不鼓勵學生畢業後早早投身賺錢行列。我期望,清華求真書院的學生應該專注數學研究。有些家長認為數學研究很“無聊”,不支援孩子,他們送孩子來書院的心態主要是認為孩子是天才,非來不可。這樣的想法其實是矛盾的。

  《瞭望》:1998年你發起設立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到今年7月底已舉辦九屆,反響廣泛。20多年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對促進中國數學研究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丘成桐:坦率地講,這三四十年來,華人數學家在國際上能夠展現能力的機會並不多。我想通過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把華人數學科學家聯合在一起,互相激發,互相幫助,讓全世界看到華人在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的成就,同時讓年輕人有個出頭的地方。

  幸運的是,九屆大會歷經二十多年,聚集了一批很有能力的華人數學家。很多年輕數學家通過大會獲得榮譽。他們逐漸展開重要的研究思路,帶領全世界華人數學家一路向前,開拓數學疆域,展現了非凡的領導力。

  既然設立這一平臺,我們就要想辦法將數學研究植根于中國土壤,讓數學科學在中國大地上成長,讓中國在數學領域成為重要的領導者。這需要花很多功夫,不是口頭講講就能成功。我們要從小孩抓起,需要初中、高中、本科、研究院各方面共同努力。

  既然聚集于此,以後的路要大家一起向前走。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越到後面越艱險,困難越大。我相信,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一定能看到世界一流學者在中國土壤上做出一流學問,助力中國成為數學強國。(記者 魏夢佳 劉苗苗)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北京:秋日賞菊
北京:秋日賞菊
北京市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健康服務圈
北京市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健康服務圈
圓明園秋意盎然
圓明園秋意盎然
北京:頤和園金秋風景怡人
北京:頤和園金秋風景怡人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8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