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引入社會資本改造老小區 便民網點一應俱全
2022-09-29 09:14:21 來源: 新京報
圖集

  9月16日,勁松北社區,改造後的社區公園增添的兒童游樂設施。

  9月16日,勁松北社區,以前是售賣空調的門臉房,改造後現在是美好理髮店。

  勁松北社區公園廊架和健身步道改造前後對比圖。

  勁松北社區居委會和“美好鄰里大食堂”改造前後對比圖。

  早上7點半,家住勁松北社區的王金霞給鄰居鄧秀雲發微信,相約一起去小區裏的“美好鄰里大食堂”吃早餐。一屜現包現蒸的鮮肉小籠包,一碗鮮香的豆腐腦、一碗熱氣騰騰的豆漿,兩個人花十多塊錢就能吃飽。

  勁松北社區建於1978年,是北京第一批成建制現代化住宅區。然而,在歲月的洗禮中,小區基礎設施變得老舊、服務功能逐漸缺失,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在勁松街道,像這樣的老舊小區還有不少。

  2018年起,勁松街道率先在勁松北社區試點,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出老舊小區改造的“勁松模式”。如今的勁松北社區,道路平整寬敞,衞生院、理髮店、食堂、菜站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不出社區,衣食住行就都能實現。

  王金霞

  居住地:朝陽區勁松北社區

  居住時長:44年

  談變化:道路平整了,花園更美了,小商販搬進了門臉房,便民設施一應俱全。不出社區,衣食住行都能實現。

  51項改造問題均由居民拍板拿主意

  面向勁松西街的大門上,“勁松北社區”五個金色大字蒼勁有力,下方還有書寫者的落款。王金霞驕傲地説:“這是我們社區居民自己寫的,藏龍臥虎的鄰居可多了。”

  王金霞在勁松北社區住了四十多年,是這裡的第一批住戶。“別看現在咱們這道路寬敞又平整,以前可不是這樣。”王金霞依然記得社區原來的模樣,“路坑坑洼洼的,使用輪椅的老年人出行特別不方便。那會兒游商也特別多,擺地攤的、賣菜的、賣水果的,各種人都有,鋪面也都破破爛爛的……小區缺乏管理和規劃,生活環境和質量跟那些好小區沒法兒比。”

  在勁松街道,像這樣的老舊小區還有不少,它們普遍存在無物業、少配套、缺管理等“通病”。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老舊小區的治理難題,2018年起,勁松街道以勁松北社區為試點,率先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從前期的設計、規劃、施工,到後期的物業管理,全流程參與。這一模式也被稱為“勁松模式”。

  “社區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徵集居民意見。”勁松北社區黨委書記陳波説,“我們社區有43棟居民樓,3605戶居民,接近40%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37%是流動租房的年輕人。”陳波回憶,僅考察需要增加的便民業態,他和同事們就先後走訪了2380位居民。

  經過走訪發現,老年居民呼籲配備菜站、理髮店、老年餐桌等,年輕人則希望增加社區健身房、代收快遞等服務。不同年齡層,需求也不盡相同,如何做到統一?陳波説:“既然我們社區老年人佔比很大,那麼首先要盡量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先讓老人們過得舒心、高興。”

  除了走訪居民,勁松北社區黨委還成立了由黨員幹部、居民黨員代表等40餘人組成的議事小組,創新“專業設計、居民評選、政府把關”的評選流程,方便改造方案隨時微調優化。

  王金霞就參與過改造啟動前的多輪居民討論會,“我們討論得很細緻,比如説晾衣桿放置在哪兒最合適,社區花園怎麼改,服務項目應該保留哪些、提升哪些,大家各抒己見。”

  經過和居民的充分交流溝通,社區改造共涉及停車管理、安保措施、景觀調整、燈光布設、加裝電梯等21大類51項民生問題,每一項都由社區居民拍板拿主意。

  留下“老朋友”,繼續服務陪伴居民

  改造成果顯而易見,勁松北社區徹底換新顏。

  門臉房修葺一新,並用藝術色塊進行裝飾,為老舊小區增添了時尚色彩。曾經坑坑洼洼的路面全部填平,兩側便道上設置了木質座椅,座椅一側還特意裝了扶手,方便老年人起身。佔道經營的小商販沒有了,居民們把賣水果蔬菜的商戶“請”進了寬敞整潔的便民生活超市,配鑰匙的、家政保潔等也都有了嶄新的店面。改造後的商鋪、小賣部,都被居民賦予了“美好”二字。

  在小區大門附近極醒目的位置,就有一家“美好理髮店”。以前這裡是售賣空調的門臉房,後來因為生意不好索性關了張。從資料照片上可以看到,門臉房的防盜欄銹跡斑斑,墻面上有不少瓷磚脫落,就連屋頂都覆着一層黑灰。經過升級改造,這間曾經破敗的門臉房,如今變成了居民樂於光顧的理髮店。

  上午9點半,店老闆申立柱站在門口,一邊忙着清掃落葉,一邊提醒進店的顧客掃碼測溫。王金霞説,申立柱和妻子是居民的“老朋友”,在社區經營理髮20多年了,“以前老闆兩口子在社區的另一個地方給大家做頭髮,後來社區要進行升級改造了,大夥兒捨不得他們,就一起向社區反映情況,要求留下這家理髮店。”

  社區改造啟動前,陳波收到了一封100多位居民的聯名信。“大家都想留住這理髮店,居民們覺得理髮離不開它,尤其是老年朋友。”陳波回憶説,收到信後,社區當即決定和居民們一起留下“老朋友”,並在社區為理髮店找了一間位置最好的門臉房,方便居民們去理髮。

  理髮店留了下來,環境也比以前更好了。店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洗、剪、吹、燙、染,甭管想做什麼髮型,申立柱夫妻倆都能搞定。申立柱説:“在社區20多年了,跟居民都很熟。現在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我這生意也更加紅火。”一般來説,上午九十點鐘,很多理髮店都還沒營業,但“美好理髮店”裏已經來了兩位燙頭髮的居民,還有一位正在剪短髮的女士。久居社區,申立柱也摸索出了居民們的時間規律,“年紀大的顧客,大多上午過來,早上8點半開門就有居民來了,傍晚以後上班族比較多”。

  對於王金霞和她的社區舞蹈隊來説,“美好理髮店”幫她們解決了大麻煩,“隊員們對自己的形象要求都很高,而且經常要出去比賽,總得需要做頭髮。要沒這理髮店,我們老年人就得去外面的美發廳,路程遠,價格還貴。”

  和申立柱一樣留下的“老朋友”,還有那些陪伴居民多年的花草樹木。

  在社區公園,一個圓形的鏤空花架下,老人們正坐在木椅上聊天,花架內,有一棵繁盛的紫藤。王金霞説,這紫藤在社區建設之前就有了,少説也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紫藤的枝蔓恣意生長,樹冠像一把厚實的綠傘給居民們帶來陰涼。雖然現在不是紫藤花盛開的季節,但是片片綠葉仍給人們帶來愜意。

  “社區改造前,居民們也達成了共識,就是要保護好這棵紫藤。所以在改造過程中,施工方專門給紫藤設置了更加堅實、美觀的花架。”王金霞説,夏日裏,居民們喜歡到紫藤下納涼、休憩,等到紫藤花開了,這裡更是成為大家拍照的熱門點位。

  迎來“新朋友”,吃飯方便也安心

  勁松北社區改造後,還有一批“新朋友”進入小區為居民服務,其中最受歡迎的當數“美好鄰里大食堂”。大食堂的前身是一個破舊的自行車棚,經過整體化改造,一半繼續留作車棚,供居民停車,另一半就改造成了社區食堂。

  “平時就我一個人在家,做頓飯一個人根本吃不完,熬一鍋粥總熬多。”王金霞説,社區食堂解決了她吃飯的大問題,“早上半屜包子、一碗豆漿,肯定能吃飽。中午過來吃份水餃,便宜又衞生,我自己還不用做飯,多方便啊。”

  社區食堂提供的餐食品類不少,有15元一碗的牛肉麵、12元一碗的西紅柿雞蛋面,還有價格從15元到20元不等的套餐,現包現蒸現賣的水餃每份從15元到20元不等。早餐的品種也很豐富,小籠包、豆腐腦、炒肝、小米粥、油條、油餅……應有盡有。

  王金霞和鄧秀雲是食堂的常客,和廚師、服務員都成了老朋友。一進門,王金霞像回到家似的説了句:“小林,來份兒豬肉大蔥水餃,雞蛋湯來一碗。”“好嘞,王阿姨,您先坐著,這就好。”服務員小林熱情回應着。

  王金霞和鄧秀雲之所以喜歡到這裡吃飯,主要看中的是食材放心、環境乾淨。“就拿這包子、餃子來説,都是手工現包,不像有的餐館給顧客上的是速凍的。”王金霞説,周末孩子們都回家了,她也喜歡到這裡買上幾份水餃,用餐盒帶回家給孩子們嘗嘗。針對那些上了年紀、腿腳不方便的居民,大食堂還提供送餐服務,一個電話,服務員就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居民家中。

  新增“首開模式”,多種辦法改造老舊小區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讓勁松北社區嘗到了甜頭,今年3月,朝陽區勁松三到六區綜合整治項目開工,同樣採用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的方式。改造項目包括架空線入地、路燈布設、增設兒童娛樂設施和充電車棚、修補殘疾人坡道、增厚公園綠化帶、添加晾衣桿等。到今年年底,社區的公共設施、綠地養護等將煥然一新。

  勁松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成立了由街道辦、社區、改造方、居民代表四方成員組成的改造領導小組,每個改造項目的確定,都經過了居民的反復討論和決策。此前,改造領導小組召開了10多場居民議事會,深度訪談40多位居民,發放3000多份問卷。街道還設置了4個線上意見箱,並開通1條改造專線,接聽300通電話。未來,老舊小區裏的閒置空間將被改造成社區會客廳、便民菜站、便利店、老年餐桌等設施,彌補公共服務短板。

  如今,“勁松模式”不僅讓居民得到了實惠,更成為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中的“明星辦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記者了解到,在距離勁松北社區數公里之外,首開集團參與的光華里5號樓、6號樓危舊樓改建,率先嘗試了“黨群同心、政企聯動、成本共擔”新模式,成為北京市首個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項目,這也被稱為“朝陽首開模式”。

  通過改造,嶄新的樓房在原址上重建了起來,戶數和樓層都不變,街坊四鄰住進了新家,也都還是那些老鄰居,以前兩家合用廚衛,現在每家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廚衛,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

  記者了解到,過去五年,朝陽區採用“勁松模式”等方法,完成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97萬平方米。

  “以前小區環境不好,我不喜歡待在這裡,有空就往外面跑。現在不一樣了,小區裏能跳舞、鍛煉、做手工,玩的花樣那麼多,我都捨不得出去。”王金霞上了年紀,平日裏孩子們工作忙,不過她也沒閒着,和街坊四鄰一起“足不出戶”,享受退休後的美好時光,這樣的日子讓王金霞感到舒服、舒心。(記者 吳婷婷 徐美慧 李欣侗 周博華 王方傑)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10月1日至7日北京懷密線臨時調增鐵路客票預售量
    9月28日,北京市郊鐵路官微發布公告稱,為做好假日運輸保障工作,結合旅游客流出行特徵,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間,臨時調整懷柔-密雲線票額分配比例,提高鐵路預售客票佔比,具體如下:  懷柔-密雲線各趟列車額定載客量為643人,其中鐵路客票系統發售量由300張調增為443張,市政AFC系統發售量由343張調減為200張。北京市郊鐵路提醒,節假日期間,部分車次票額緊張,請合理安排出行計劃。
  • 朝陽區引入社會資本改造老小區 便民網點一應俱全
    9月16日,勁松北社區,以前是售賣空調的門臉房,改造後現在是美好理髮店。A06-A07版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除署名外)  勁松北社區公園廊架和健身步道改造前後對比圖。2018年起,勁松街道率先在勁松北社區試點,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出老舊小區改造的“勁松模式”。
  • 現場開課 藍馬甲助力老年人做數字化“局內人”
    9月23日,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總結會召開。2021年5月17日,全國首個老年人數字生活體驗點在杭州市西湖區老年大學開放,致力於“為老年人提供使用場景,讓他們得以‘學以致用’”。
  • 延續口袋書式設計 110種主要植物入選頤和園日曆
    9月28日,《頤和園日曆·2023(草木賁華)》正式與游客見面。目前,市民游客可以通過頤和園新文創淘寶店舖、文物出版社天貓旗艦店、頤和園線下文創店等渠道購買2023年《頤和園日曆》。
  • 鐵路國慶假期運輸啟動 旅客需48小時內核酸證明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獲悉,鐵路國慶黃金周運輸昨日啟動。鐵路部門提示廣大旅客朋友,假日期間列車開行具體安排,可在鐵路12306網站(含手機客戶端)查詢。
北京市花樣滑冰和隊列滑聯賽標準賽啟迪站賽況
北京市花樣滑冰和隊列滑聯賽標準賽啟迪站賽況
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農耕體驗活動
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農耕體驗活動
北京: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北京: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話劇《杜甫》走進"詩聖"精神世界
話劇《杜甫》走進"詩聖"精神世界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4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