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為何找上年輕人?
2022-09-24 08:38:08 來源: 工人日報
圖集

  數據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29歲患病及高風險人群佔15.3%——

  閱讀提示

  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專業人士表示,年輕人患上“老年病”一般與個人不良生活習慣有關,避免過早得上這些病,年輕人應該增強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找到正確的排遣方式,及時幹預不良情緒。

  “糖尿病人吃什麼能促進傷口愈合?”“血糖高的人吃什麼能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一個近2000人的“糖尿病高血壓交流群”裏,一位剛查出糖尿病的年輕患者進群後便迫切地詢問。記者注意到,該患者交流群裏的成員,既有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同時也不乏“90後”甚至“00後”年輕患者。

  為何年紀輕輕就得了糖尿病?通過咨詢醫生,記者了解到,近些年,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在年輕人中愈發普遍,原本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的疾病逐漸呈年輕化趨勢。

  年輕人如何預防“老年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老年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慧琳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年輕人避免患上“老年病”,關鍵是要有正確的健康觀念,把高風險因素控制住,定期體檢、源頭把控,讓這些疾病的誘因遠離自身。

  被糖尿病纏身的“00後”

  江西的黃亮是一位“00後”糖尿病患者。他告訴記者,查出患有糖尿病時他只有14歲,當時還在上初中。

  黃亮至今記得,2020年6月的一天,正在教室上課的他突然感到一陣不舒服,本以為緩緩就好了,但一整天都沒緩過來,堅持到放學回家後,更是嘔吐不止。家人緊急帶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血糖值高達30毫摩爾/升,醫生診斷為糖尿病。

  廣東的李先生也是一位年輕的糖尿病患者。27歲的他之前一直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平時喜歡喝含糖飲料、吃辣條,幾乎不吃早餐,還經常熬夜打遊戲。直到今年上半年,被診斷為糖尿病後,李先生才意識到要開始為以前的放縱“買單”了。

  “當時醫生説我得這個病跟個人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李先生告訴記者,患病給其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以後可能一直要與打胰島素、測血糖為伴,飲食也要格外注意。

  黃亮向記者展示了他兩年前的出院記錄,出院診斷明確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院醫囑要求堅持胰島素治療,動態監測血糖。

  “我現在每天要注射四針胰島素,並且要每天監測血糖。”黃亮無奈地告訴記者,今年秋季,他從初中升入高中後,本應在學校住宿,但因為每天要注射胰島素只能申請走讀。“學校和家之間,我每天要跑3個來回。”

  年輕人患“老年病”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除了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也日益“盯上”年輕人。劉慧琳表示,“通俗來講,‘老年病’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骨質疏松、阿爾茨海默病、腦動脈硬化等人體自然衰老造成的疾病;另一種則是老年人、中青年人都會得的病,例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年輕人患上‘老年病’一般與個人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劉慧琳説,在其接診中,曾有年輕患者由于長期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健康,到醫院就診時被診斷為腦梗。由于該患者出院後沒有遵醫囑用藥,半年後又出現不穩定心絞痛,年紀輕輕已經裝了4個支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了家族遺傳的因素外,多名患有糖尿病的年輕人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工作壓力大,久坐不動;三餐不規律,營養不均衡,暴飲暴食;長期吸煙酗酒,運動偏少等不良生活習慣普遍存在。

  不久前,“小夥每天4杯奶茶被查出多種老年病”的話題引發關注。據報道,這位廣西柳州24歲的小夥每天習慣喝至少4杯奶茶,出現腹痛、噁心等症狀後,被診斷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腎損傷、急性胰腺炎等多種疾病。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2019年聯合發布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29歲的人患病及高風險人群佔比已經達到15.3%,且患病及高風險的中青年治療狀況並不理想,64.4%的人並未接受過醫學治療。

  超20歲至少每5年測1次空腹血脂

  “20歲的身體60歲的毛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隔三差五喘不上氣,感覺自己命懸一線”……調侃背後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擔憂。

  “對年輕人來講,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規律睡眠、適當運動。同時,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要有正確的排遣方式,針對不良情緒要及時幹預。”劉慧琳説。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中國腦卒中防治指導規范(2021年版)》(以下簡稱《規范》)建議,35歲以上者每年至少測1次血壓;無糖尿病危險因素者,40歲以後應進行糖尿病篩查,首次血糖篩查結果正常者,建議每3年至少篩查1次;20歲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1次空腹血脂;建議40歲以上人群應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

  《規范》還明確,健康成年人每周可做3~4次有氧運動;久坐人群每靜坐1小時需站起來活動幾分鐘;飲食種類應多樣化,使能量和營養的攝入趨于合理,採用包括全谷、雜豆、薯類、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以及總脂肪和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均衡食譜。

  劉慧琳認為,年輕人健康意識亟待增強,需要提高他們對于疾病的知曉率和檢查率。此外,還應加大健康科普的力度,讓年輕人對“老年病”預防有正確的認知。對于10多歲的青少年而言,家長應擔負起健康教育的責任,督促、引導孩子健康飲食,避免因我行我素引發健康問題。(郜亞章)(為保護未成年人,文中黃亮為化名)

  (原標題:數據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29歲患病及高風險人群佔15.3%——“老年病”為何找上年輕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 北京市屬公園22組花壇大美亮相
    北海公園“山河錦繡”花壇。玉淵潭公園“綠水青山”花壇。(記者 代麗麗)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22組花壇、35組園林小品將在頤和園、天壇公園等11家市屬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呈現,近8萬平方米花卉環境扮靚金秋十月,喜迎國慶佳節和黨的二十大到來。北海公園的“山河錦繡”花壇以屏風造型展現祖國青山綠水、旭日東升的美好祥和景象。
  • 國慶本地遊周邊遊成主流 旅遊産品迎預訂高峰
    攜程旅行網數據顯示,從中秋節開始,國慶假期旅遊預訂進入穩定增長階段,日均訂單增速超過30%;從當前産品預訂趨勢看,提前半個月的預訂還是以長線遊為主,周邊遊本地遊預訂正進入升溫階段。
  • 24日起可查詢2022年法考客觀題考試成績
    根據該公告,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確定2022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合格分數線。
  • 科技館新展詮釋“互聯5G時代”
    昨天,中國科技館“互聯5G時代”主題展覽開幕,採用了虛擬演示等多種展覽方式。展覽位于科技館主展廳三層B廳,展示面積為1500平方米,內容涵蓋了行動通訊發展歷史、5G關鍵技術原理、5G萬物互聯應用場景以及未來技術展望等多方面內容。
  • 北京:鼓勵公共文化設施延時錯時開放
    條例提出,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的,應按照有關規定標準,規劃、建設和移交配套公共文化設施。為了方便市民群眾,條例規定,公共文化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特點以及服務對象的需求,合理確定開放時間。
新華全媒+丨微視界——秋分
新華全媒+丨微視界——秋分
〔二十四節氣·秋分〕秋風陣陣
〔二十四節氣·秋分〕秋風陣陣
2023年《故宮日歷》發布
2023年《故宮日歷》發布
北京:賽艇競速大運河
北京:賽艇競速大運河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2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