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汛期從6月1日持續至9月15日。汛期107天,本市共出現51場降雨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407.7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市防汛辦經與市水務局、市氣象局會商,預計本市9月中下旬出現災害性降雨或強降雨可能性較小,對城市運行、山區防汛安全影響較小,全市自昨天12時按期轉入非汛期。
入汛後,市防汛辦累計組織防汛氣象會商近300次,其中全網防汛氣象會商40次;啟動防汛預警響應13次,其中防汛黃色預警響應2次。全市值守備勤人員76萬餘人次,提前轉移人員1.2萬餘人次,確保了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運行安全。
針對以往易積水的點位,地鐵公司在1048個車站&&口、117處低矮風亭及91處地面變電站配置了高強度擋水板,對閻村、焦化廠、郭公莊車輛段圍墻採取了加固措施,在17處地勢低窪車站站前廣場修建集水井、安裝大流量排水泵,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平台。汛期內,文旅部門臨時關閉景區367家次,鄉村民宿暫停營業6338家次。住建部門臨時暫停工地12900余項次。
市民通過12345熱線平台轉來的涉汛訴求也得到快速解決。全市共處置積滯水200余起、突發地質災害12起、院落積水602處次、地下室倒灌102處次、平房漏雨2043間次、樓房漏雨4032棟次、樹木倒伏1252棵,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城市平穩運行。
轉入非汛期後,如遇較大降雨過程,各級防汛指揮部依舊會按照汛期標準啟動防汛應急保障工作,並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加強值班值守,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及時處置突發事件,確保安全。
相關新聞
汛期降雨形成水資源18.06億方
全市平原區地下水水位回升1.13米
昨天(15日)12時,北京按期轉入非汛期。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今年汛期降雨形成水資源量18.06億立方米,全市平原區地下水水位較汛前回升1.13米。
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今年汛期降雨總量偏少,時空分佈不均。降雨量呈現東多西少的特點,流域來水偏少,河道水勢平穩。今年汛期降雨形成水資源量18.06億立方米,地表水5.78億立方米、地下水12.28億立方米,全市未發生超警洪水過程;地下水位回升,儲量持續增加。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16.24米,較汛前回升1.13米,比去年同期回升2.63米,地下水儲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3.5億立方米。
統籌兼顧防洪與水資源調度,有效利用雨洪資源。汛期主要大中型水庫來水2.06億立方米,各主要河道安全泄洪7.31億立方米。
精細實施城區“廠網河”一體化聯合調度,11座再生水廠雨前騰容599萬立方米,多處理污水2780萬立方米,實現10毫米以下降雨無溢流。
水務部門出動巡查人員6.4萬餘人次,對81座水庫、1102座水閘、303段堤防巡查排查,及時發現處置岸坡塌陷、倒伏樹木等問題12處。(記者 任珊 王天淇)
(原標題:汛期結束 107天迎來51場降雨)
-
豐收在即!來聽一棵水稻的自述
佃起村地勢低窪、水草豐美,水稻種植歷史悠久。
-
推動“整村沉浸游” 首批“不可不去的村莊”發榜
2022“暢游京郊”鄉村旅游資源推介活動亮相延慶區井莊鎮窯灣村。市文旅局首次向市民推出“北京——不可不去的村莊”榜單。
-
北京市汛期結束 107天迎來51場降雨
-
“第五立面”整潔清朗 正陽門可覽壯美中軸畫卷
-
地鐵線路16號線和昌平線 年底分別實現南北貫通
計劃今年年底通車的16號線南段、昌平線南延一期南段2條地鐵線路已全部進入空載試運行階段,離開通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