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記者魏夢佳)作為2022年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系列活動之一,“未來派的宇宙:意大利馬西莫和索尼婭·奇魯利基金會收藏”特展近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啟幕,向觀眾集中呈現未來主義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藝術家創作的250余件作品,以期推動中意兩國的文化交往與藝術交流。
此次展覽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來自意大利的馬西莫和索尼婭·奇魯利基金會共同舉辦,集中呈現了未來主義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1909-1939年)藝術家創作的系列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平面設計、攝影、拼貼畫、素描、書籍和工業設計等。展覽由“征服天空”“未來主義宣言”“能源”“領域滲透:藝術與工業+幾何紋織物”等12個主題單元組成,帶領觀眾了解未來主義創作的豐富成果。

展覽策展人蘇丹(中)正為觀眾介紹展覽作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供圖)
未來主義是意大利20世紀初一場全方位的社會、文化和藝術運動,也是最早的歐洲先鋒派之一。未來主義者的靈感多源於技術驅動與現代化生活的新鮮活力,他們通過一系列“宣言”以及探索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倡導一種新的文化和習俗。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副館長、展覽策展人蘇丹認為,未來主義是20世紀重要的歷史事件,幾乎對後來所有先鋒性運動都有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之後的藝術史、建築史和設計史。

一位觀眾正在觀看展覽。(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供圖)
“時隔百年之後,未來主義運動開始被國際學術界重新討論,展覽就是一種最好的方式,通過系統性文獻資料的蒐集、整理,引發話題、促進研究,最終使現代藝術史的結構脈絡更加完善。”蘇丹説,此次250余件作品是歷經四年、克服重重困難才來到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據了解,馬西莫和索尼婭·奇魯利基金會是2015年創立的意大利文化機構,致力於收藏20世紀重要的意大利藝術和視覺文化作品,現有藏品一萬餘件,是意大利主要的收藏機構之一。此次展覽不僅旨在向中國公眾展出其收藏的重要作品,還希望促進人們反思現代歐洲文化與現代中國文化之間的關聯,推動中意兩國文化交往與藝術的交流。
-
豐收在即!來聽一棵水稻的自述
佃起村地勢低窪、水草豐美,水稻種植歷史悠久。
-
推動“整村沉浸游” 首批“不可不去的村莊”發榜
2022“暢游京郊”鄉村旅游資源推介活動亮相延慶區井莊鎮窯灣村。市文旅局首次向市民推出“北京——不可不去的村莊”榜單。
-
北京市汛期結束 107天迎來51場降雨
-
“第五立面”整潔清朗 正陽門可覽壯美中軸畫卷
-
地鐵線路16號線和昌平線 年底分別實現南北貫通
計劃今年年底通車的16號線南段、昌平線南延一期南段2條地鐵線路已全部進入空載試運行階段,離開通又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