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經濟參考報》9月15日刊發文章《工信部:十年來我國消費品工業規模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文章稱,《經濟參考報》記者9月14日從工信部“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 提品質 創品牌”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消費品工業規模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消費品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比重達到27.9%,營業收入、行業利潤十年來分別增長35%和64.5%。百億規模消費品企業達150家,輕工、紡織出口額佔全球30%以上。
消費品工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産業和重要民生産業,涵蓋老百姓衣食居用行、育教醫康養等方方面面,在滿足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外貿出口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琼&&,十年來,消費品工業規上企業數量增加23.7%,達到17.2萬家,佔全國工業38.5%;規上企業從業人數約2700萬,智能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及整體競爭力持續增強。
消費品生産供給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目前,我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000億元增長到5000億元,洗碗機、掃地機等新品類家電發展迅速。高效變頻壓縮機、圓珠筆頭等關鍵部件取得突破,可穿戴智能設備、功能性服裝等創新産品日益增多。
記者從會上獲悉,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快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不斷提升消費品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具體而言,在産品創新引領消費升級上,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圍繞健康、醫療、養老、育幼、家居等民生需求,以數字化研發設計促進産品迭代更新,加快自主創新創造和引領消費升級。大力發展“互聯網+消費品”,打通生産端和消費端數據鏈路,發展個性化定制和柔性生産,推動供需高效對接和精準交付,培育形成一批新品、精品、名品。
在數字化變革助力品質升級上,將在服裝家紡、家電家居、食品醫藥等行業,加快建設質量追溯體系,強化智慧供應鏈管理,實現産業鏈協同發展。推廣應用300個典型企業案例,加快培育200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着力拓展100個新型消費場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消費體驗。
在優質品牌驅動競爭力升級上,持續組織開展“三品”全國行系列活動,創建300個“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培育200家百億元規模知名品牌,提升我國優質企業核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輕工大國的地位不斷鞏固。2021年輕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增加值16.9%,出口突破9000億美元;形成290個輕工特色區域和産業集群,分佈在24個省份,佔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産值的40%,成為區域經濟支柱。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張曉峰&&,下一步將全面落實輕工業産業政策,圍繞科技創新、高質量供給、産業鏈現代化、綠色低碳轉型、産業生態協調發展等方面加強部際協調和央地聯動,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郭倩)
-
推動“整村沉浸游” 首批“不可不去的村莊”發榜
2022“暢游京郊”鄉村旅游資源推介活動亮相延慶區井莊鎮窯灣村。市文旅局首次向市民推出“北京——不可不去的村莊”榜單。
-
北京市汛期結束 107天迎來51場降雨
-
“第五立面”整潔清朗 正陽門可覽壯美中軸畫卷
-
地鐵線路16號線和昌平線 年底分別實現南北貫通
計劃今年年底通車的16號線南段、昌平線南延一期南段2條地鐵線路已全部進入空載試運行階段,離開通又近一步。
-
15日0時至15時北京新增2例本土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