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馬知遙、李放)兒童脊柱側彎,也就是百姓口中常説的“小駝背”或“小羅鍋”,是少年兒童和嬰幼兒群體中的一種常見病症,輕則會導致高低肩、影響生長髮育,使身體變形,令患兒自卑;重則會壓迫影響內臟功能。就如何處理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骨科主任張學軍教授介紹,出現“駝背”或者“羅鍋”的情況,往往是因為脊柱變形、旋轉導致了胸廓、肋骨、雙肩等出現了不對稱,原因可能與神經、肌肉、骨骼的先天或後天因素有關。
“往往有時候是給孩子洗澡搓背的時候,家長髮現了孩子的背部有不平整。”張學軍介紹,“按照很多家長樸素的認知,兒童脊柱側彎就是‘我家孩子平時站坐姿勢不太正’導致的,實際上從病因上來講,姿態不良和脊柱側彎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建議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做診斷。”
臨床上,是否屬於脊柱側彎患者是有明確診斷標準的——通常脊柱正側位的x光片側彎角度大於等於10度才可以被診斷為該疾病,超過40度才建議考慮手術治療。關於如何儘早診斷出該疾病,專家建議,如果疾病是先天性的,理論上可以依靠産前診斷。實際而言,該疾病大多數的早期診斷,還是在孩子出生以後或是正常活動、行走以後,依靠家長的細緻觀察發現的。
“兒童醫院的醫生雖然面對的是兒童,但兒童和兒童之間,在年齡的跨度上是非常大的。青春期的孩子和兩三歲的幼兒,無論是在生理特點還是體型、心理、配合程度上都會有着顯著差別。同樣的疾病,兒童與成人的發病原因也不盡相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曹雋向記者介紹,治療手段上主要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一般會採取石膏矯正或支具治療,用以控制側彎或延遲首次手術的時間;而年齡稍大的兒童則可以考慮採取牽引、運動等方式乃至於手術治療。但無論是用哪種治療方法,大夫都會根據患者的年齡、側彎程度和預計的治療效果,不斷調整治療方案。
受訪專家建議,大多器型的脊柱側彎都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治愈,對孩子未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沒有任何影響,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
-
科普視頻丨關於兒童脊柱側彎看這一篇就夠了
張學軍介紹, 按照很多家長樸素的認知,兒童脊柱側彎就是‘我家孩子平時站坐姿勢不太正’導致的,實際上從病因上來講,姿態不良和脊柱側彎的關係並不是特別大,建議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做診斷。
-
互聯網彈窗規定將施行 劍指違規推送惡意炒作
記者9日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獲悉,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聯合發布《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着力解決利用彈窗違規推送新聞信息、彈窗廣告標識不明顯、廣告無法一鍵關閉、惡意炒作娛樂八卦等問題,將於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
預付資金打水漂?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了解一下
隨着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投入使用,家長們可以更放心。
-
新華全媒+|張琳:為視力殘疾學生點亮人生路
截至目前,張琳培養的視力殘疾學生有上千人。
-
北京:地鐵麗澤商務區站將“五線換乘”
麗澤路北側,麗澤城市航站樓綜合體施工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