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宋玉萌、楊淑君)初秋時節,雁棲湖畔,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0日落下帷幕。“天壇獎”10個獎項逐一揭曉,芬蘭影片《一個不願觀看<泰坦尼克號>的盲人》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3個獎項。電影節期間,海內外電影人圍繞疫情下電影行業發展、電影新技術、青年電影人培養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助力電影業發展。
在本屆電影節舉辦的多場論壇及主題活動中,電影從業者、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回顧總結中國電影發展成就,剖析探討當下中國電影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優質內容是市場發展的關鍵。知名導演、編劇黃建新&&,電影人需要有好的故事、人民情懷、藝術想象、放得開的思維與不拘一格的精神。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指出,電影作品要想經得住歷史檢驗,就必須深深根植於人民,“人民性”是其根本屬性。
如何培養青年電影人、推動青年電影人成長同樣是本屆電影節的一個焦點話題。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係系主任陳剛&&,青年導演們積極探索電影工業化生産流程的迭代升級和科技自主創新,促進電影文化、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北京國際電影節自2014年起設立“注目未來”單元,旨在為全球青年導演人才提供一個分享和交流的&&,今年該單元有來自全球13個國家推送的15部影片;電影節“項目創投”單元今年報名數再創新高,成為重要的電影孵化與扶持&&;“創投訓練營”吸引了大量年輕影人踴躍參與,“電影嘉年華”首次通過露營放映方式拉近年輕觀眾與創作者的距離。
“發掘、培養優秀年輕電影人才和項目已經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重要環節,為中國電影培養新生力量。”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據主辦方介紹,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秉承“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理念,邀請了7位中外嘉賓擔任評委。入圍影片的全球報名影片數量達到1450部。
此次北京國際電影節還首次設立了藝術主席,由鞏俐擔任。“中國·北京電影之夜”“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微博電影之夜”等活動首次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一系列新舉措讓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專業、權威、國際化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
理念創新 箭扣長城修繕的“新”與“舊”
通過前期考古,箭扣長城的研究性修繕已完成145、144、143號敵&的發掘工作。
-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博覽會現場的服務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
-
生態環保電影《等兒的濕地》上映
-
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