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19日),世界機器人大會安川首鋼的展位,新能源電池盒機器人智能生産線正在快速工作,7&工業機器人、10個工藝流程,全面展示電池盒生産的多種工藝過程,並採用先進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與系統配合,構建智能物流配送系統,實現了生産和物流的全自動運行。(記者 和冠欣攝)
柔軟的機械“手指”可以夾起不規則物體,高精密減速機帶動機械臂360度自由旋轉、國産膝關節手術機器人開展遠程診療……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昨天透露,自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落戶以來,北京經開區機器人企業數量翻了6倍以上,成為標杆智能製造工廠的集中産生地。經開區也將以智能製造引領産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精尖産業集群。
自主研發破解機器人“心臟”難題
柔性夾爪正在自由地抓取一個個不規則的物體,動作猶如靈活的人手,不見任何猶豫卡頓。在今年的機器人大會現場,SRT軟體機器人攜帶自主研發的柔性末端執行器亮相。
“我們通過給空氣戴上手套,研發出低成本替代人手去工作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工業自動化生産‘最後一厘米’的難題。” SRT軟體機器人負責人介紹,柔性末端執行器是一類新型末端夾具,能夠溫柔無損地抓取工件,具有極高的自適應性。
一個只有15厘米的“小零件”,卻佔到了機器人總成本的三分之一。作為工業機器人的“心臟”,高精密減速器一直以來依賴國外進口。但在“三城一區”科技創新主平台的推動下,來自北京經開區的企業智同科技通過校企合作,與北京工業大學共同推動減速機國産替代進程,在精度、壽命等方面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有了這顆“心臟”,在今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企業展出的準雙曲面機械臂顯得格外靈活。
近年來,經開區重點提高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能力,增強應用示範效果,在減速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多領域實現了一批成果。“加快國産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産應用,增強我國機器人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機器人産業高質量發展仍然至關重要。”相關負責人説。
全方位服務培育産業生態
作為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所在地,北京經開區自2016年承辦大會以來,關鍵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在經開區加速涌現,區域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活躍。“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以機器人、智能裝備、航空航天為主導的高端裝備産業發展格局。”相關負責人説,大會落戶後,北京經開區機器人企業數量翻了6倍以上,吸引了京東乾石、博雅工道等企業及研發機構入駐,也成為標杆智能製造工廠的集中産生地。
這背後,是在上游供應鏈中有以中芯國際為龍頭的集成電路企業提供芯片等關鍵要素支撐,下游産業鏈有智能網聯車和高端醫療器械為工業機器人開拓應用市場方向。
高度關注機器人産業的義柏資本創始合夥人兼CEO侯傑超&&,機器人産業被譽為當今製造業頂端的“明珠”,是諸多前瞻性技術落地的支點,其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基礎技術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支持以及應用場景銜接等等。
2025年智能裝備産業規模破千億
“每年我們都會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通過這個平台結交了很多上下游的企業,並為需要的企業帶去符合他們預期的産品。”安川首鋼的展位上,新能源電池盒機器人智能生産線正在快速工作,7&工業機器人、10個工藝流程,全面展示電池盒生産的多種工藝過程。
作為國內汽車製造領域知名的工業機器人研發、設計生産企業,安川首鋼提前研發儲備技術,可根據用戶需要設計製造完整的機器人應用系統,承接“交鑰匙”工程。
“近年來,北京經開區充分發揮産業集群優勢,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加快發展機器人和智能製造裝備産業。”相關負責人説,作為北京裝備企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北京經開區裝備製造産業實現産值334億元,同比增長18.5%。
“十四五”,北京經開區將繼續推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作,形成一批“智能+”樣板,引領帶動北京乃至全國智能製造産業發展。預計到2025年,北京經開區智能裝備産業集群總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記者 曹政)
(原標題:機器人企業數量翻6倍以上 上半年裝備製造業産值334億元 “機器人大本營”賦能智能製造)
-
下月起個人醫保賬戶資金定向使用
本市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實現定向使用,參保人員不可自由支取。
-
院士大咖論道“未來機器人”
來到博覽會現場,不僅能近距離感受最新潮的科技創新成果,還能聆聽最前沿的科技思想盛宴。
-
“機器人大本營”賦能智能製造
世界機器人大會安川首鋼的展位,新能源電池盒機器人智能生産線正在快速工作,7&工業機器人、10個工藝流程,全面展示電池盒生産的多種工藝過程。
-
“新”意十足|這屆機器人大會可太會了!
-
北京: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本屆論壇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學·技術·文化·經濟·社會”為主題,邀請兩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科學、技術、文化、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諸多問題,兼具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