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軌道交通建設施工探索“民意+建設”模式
2022-08-15 08:27:07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地鐵19號線一期4座車站已開通近兩周,目前19號線工作日日均客運量近10萬人次,客流量增長超五成。記者從市重大項目辦和京投公司獲悉,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各方在抓好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訴求,推動“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

  現場踏勘實現“未訴先辦”

  19號線一期工程是一條穿越主城區的大站快線,在建設時就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許多市民通過12345便民服務熱線詢問線路開通時間,僅今年上半年,相關問詢就有200余次。為確保4站順利開通和高質量運營,今年年初,市重大項目辦將4站建設納入《2022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計劃》和“未訴先辦”工作計劃,攻堅克難,保證了7月30日4站開通試運營。

  京投所屬軌道公司第三項目管理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崔曉光介紹,去年年底19號線全線貫通後,建設單位在首次巡線過程中發現,牡丹園站、積水潭站部分&&口站前廣場存在機動車亂停放問題,影響乘客進出站。發現問題後,及時組織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現場踏勘,“一口一策”制定了擋車樁方案,並於今年7月底實施完成,解決了乘客進出站難題。

  施工時聽取民意隨時調整

  家住玉林東裏西二條的居民彭登科説,自從19號線開始進場施工,自己和周邊居民就一直盼著地鐵開通。不過,建設中的噪音等問題一度困擾着周邊居民,“我們收集了居民的反饋意見,向軌道建設單位提出來,其中許多意見都得到了採納。”

  “地鐵施工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周邊的居民,我們施工開始前,就在周邊張貼公示,施工前與居民進行交流,了解居民們的訴求。”中鐵十四局19號線06標項目總工王炳祿介紹,為減少噪音問題,施工過程中盡量避免了中午和夜間施工,同時使用施工棚、霧炮機等方式,進行施工降塵。施工開始後,在收到周邊群眾有關工地夜間燈光比較亮的反饋後,施工方把場地內原有的一個大燈替換為10個小燈,並調整燈光角度,在保證場地內基坑施工照明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光線對居民的影響。

  拓展渠道收集更多市民建議

  市重大項目辦安全質量處處長周光輝介紹,為了推動軌道交通更好地服務市民,目前正積極探索“民意+建設”的創新模式,將市民通過12345熱線反饋的意見建議,用於指導軌道交通建設,進一步提升建設質量和運營服務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公共交通出行的需要。

  為了讓市民訴求“事事有回音”,在19號線4站開通的當天,“京投服務熱線96123”正式上線運行。96123既能為市民提供北京軌道交通規劃、建設、運營等信息諮詢服務,也能受理京投所轄非軌道交通業務問題,全方位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相關新聞

  地鐵太平橋站投用智能客服中心

  乘客體驗19號線太平橋站新上線的智能服務功能。記者 潘之望攝

  不用人工指導,輕點屏幕就能查詢到票價信息,完成購票充值等操作;遇到困難,拿起桌上的電話聽筒,就能與車站工作人員直接對話。作為智慧車站示範站,地鐵19號線太平橋站試點上線智能客服中心功能,為乘客提供購票、充值及補票等“一條龍”自助服務,方便又快捷。

  新開通的19號線,正着力打造為智能地鐵示範線。在乘客體驗方面,增加了全景攝像機、物聯網傳感器、乘客召援對講等,為乘客提供精準信息服務。在行車調度方面,建立全國首次示範應用智能調度和工業互聯網基礎平台,實現客流與車流匹配,減少乘客等待時間。同時,智慧車站也在太平橋站試點,由“人工服務”向“自助服務”轉變的全新智能客服解決方案,不僅縮短車站服務響應時間,還提高了車站服務效率和市民出行效率。(記者 李博)

  (原標題:地鐵施工探索“民意+建設”模式)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棉鳧首次現身北京市豐台區
棉鳧首次現身北京市豐台區
北京:夜游白塔賞戲曲
北京:夜游白塔賞戲曲
葡萄酒廠“變身”文化創意産業園
葡萄酒廠“變身”文化創意産業園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開館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開館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