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市民一起床首先關心的就是雨勢。根據市氣象&的通報,全市出現小雨天氣。預報中聲勢浩大的“大雨”最終只是“小雨”量級,這是怎麼回事?
等了一天的降雨,6月26日傍晚從山區和南部局地率先開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在入夜後才到來。市氣象&首席預報員雷蕾介紹,此次降水從南向北逐漸影響全市,截至昨天11時,全市出現小雨天氣,西部、南部中雨,局地大雨並伴有雷電。
預報中的大雨、局地暴雨為何最後只下了一場小雨?
雷蕾&&,此次降水過程比預報的偏小,回顧原因,主要是造成降雨的低渦系統在剛開始發現的時候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最早的數值預報都對它的路徑把握偏北,所以會對北京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但最終它的移動路徑偏南、偏東,較強降雨落在了河北中南部和山東一帶。”
雷蕾告訴記者,低渦系統就像海上的颱風一樣,移動路徑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這種大尺度的低渦系統,只要路徑偏差幾十公里,雨帶就會偏離很多,對北京來説雨量就會明顯減少,更極端的情況降雨會變得非常弱。而如果此次系統移動的路徑稍微往北一點兒,北京的雨量就會大很多。
一般來説,北京出現這種天氣系統影響在七八月比較常見,進入主汛期後,副熱帶高壓明顯北抬,加上外圍有明顯的天氣系統配合,就會出現大尺度範圍的降雨。但在6月下旬,明顯受西南北上的低渦影響的天氣在北京並不常見,歷史同期基本上沒有相似的天氣系統可參考。此次在跟中央氣象&、華北區域進行多輪會商和跟蹤後,加上此前數值預報結論對系統的路徑把握偏北,判斷低渦系統會對北京造成明顯降雨。
雷蕾解釋,夏季的降雨,一旦有對流參與進來,局地的強降水就更難把握。本身低渦系統這種大尺度系統的預報,雨帶的範圍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就像此次降雨會出現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但是具體哪個地區雨下得大,強降水的落區在哪兒,這就跟系統移動的路徑和位置有很大關係,而這點就是預報中非常難判斷的,因為系統隨時在變化,再加上本地的對流情況,預報就變得難上加難。
6月26日,山東一帶出現了成片的大暴雨,山東單站24小時降雨量達到372毫米,河北中南部單站的小時降雨也達到了110毫米。雷蕾説,北京6月26日溫度不是太高,雲量較多,能量也比較弱,所以本地的對流天氣沒有發展起來,也導致降水不太明顯。
從目前的預報來看,今起三天,北京高空還是在冷渦系統影響下,不同時段雲量比較多,會出現短時雷陣雨或者陣雨天氣。本週天氣都以多雲為主,最高氣溫29℃左右,但濕度比較大,體感較為悶熱,需注意防暑降溫。(記者 駱倩雯)
(原標題:市氣象&首席預報員分析—— 預報中的“大雨”為何變“小雨”)
-
北京市衛健委:醫療急救機構不得因費用延誤搶救
-
市氣象&首席預報員分析“大雨”為何變“小雨”
-
教育部發文要求科學合理佈置暑假書面作業
記者6月27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做好2022年中小學暑期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科學安排學生暑期學習生活,科學合理佈置暑假書面作業,嚴格控制暑假書面作業總量,鼓勵佈置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
-
0!北京昨日本土無新增
-
新華全媒+|北京中小學、幼兒園陸續返校返園
伴隨着夏日的小雨,北京市中小學生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