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地鐵昌平線南延西土城站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地鐵車站“零沉降”順利通過元大都城墻遺址。 本報記者 程功攝
繁忙的學知橋下,一座深達35米的地下車站已初具形態。昨天,隨着站&層順利完成混凝土澆築,地鐵昌平線南延西土城站站內主體工程全部完成,為昌平線南延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這座車站將在元大都城墻遺址旁與10號線“握手”,兩線換乘最多只需2分鐘。
昌平線西土城站是地下三層島式車站,位於西土城路和北土城西路交會處。車站周邊地理環境複雜,緊鄰西土城溝和學知橋,下穿多條大直徑市政雨污水管,特級、一級風險多達42處。為了減少對周邊道路的影響,車站採用暗挖逆作法施工,底板埋深達35米,屬於超深超大斷面結構。
更為特殊的是車站所處的位置。西土城站的東側緊貼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大都城墻遺址,車站上方正是元城墻西北角和西土城溝的拐彎處,施工場地距離遺址公園更是僅有一墻之隔。
“貼着文保單位動土,施工過程的每一步都要十分小心。”中鐵二十二局昌平線南延02標項目經理李海生介紹,作為項目施工重大風險源之一,施工進行之前,施工方就實地採集精準建立古遺址模型,並使用兩種技術進行計算,對施工每一個環節的影響進行了綜合模擬分析。李海生介紹,計算機模擬可以清晰地展現出施工對遺址保護的影響,提前了解沉降的大小,指導優化施工方案,施工過程中還要不斷進行數據監測。最終,昌平線南延成功以趨於零的施工沉降順利通過古遺址,確保了古遺址的安全。“我們用最先進的施工技術,保護了歷史文物,同時保證了車站主體結構施工按期完工。”
據了解,在完成車站土建工程驗收移交後,昌平線西土城站將進入機電設備安裝及裝飾裝修階段,同時施工方還將持續推進車站附屬結構施工,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如期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新聞鏈結
開通後換乘只需2分鐘
記者了解到,昌平線南延的施工中,西土城站與既有地鐵10號線換乘改造任務是重難點之一,也是目前北京地鐵線網改造體量最大的車站改造工程。為滿足未來10號線和新建昌平線南延西土城站實現“站廳到站廳”的快速換乘需求,既有10號線西土城站的改造增加了兩條換乘通道,同時添設了連接站廳與站&之間的扶梯和樓梯。土建、裝修等15種專業同時交叉作業,最終僅用112天就完成了所有改造施工任務,順利恢復車站運營。
西土城站通車後,昌平線與10號線之間通過東、西兩條換乘通道連接,乘客在站內換乘,最長換乘距離不到60米,最多2分鐘即可完成。(記者 李博)
-
北京昨日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均住經開區
6月22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3例本土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
-
北京:城南崛起航空航天等六大千億級産業集群
五年來,大紅門地區疏解騰退了45家區域性批發市場,徹底告別服裝商貿業態,拆除違法建設40余萬平方米,騰出了60萬平方米的可利用優質空間,增加綠地面積65萬平方米。補缺,隨着地鐵8號線四期、14號線中段和19號線一期等線路開通運營,有效解決麗澤、新發地、大興瀛海等産業、居住密集區域地鐵“空白”問題。
-
北京市各區全力保障中考考生安心參加考試
要第一時間做好新發疫情處置,把流調、管控、判密、轉運、隔離等各環節工作做細做實。
-
今年1至5月北京優良天佔比超八成 同比增加20天
今年前5個月,北京市的空氣質量又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好的空氣質量來之不易,跟全市上下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和大氣污染防治,深化“一微克”行動,各區圍繞《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行動計劃》行動分不開。
-
新生小動物陸續亮相 北京動物園喜添201隻小萌寶
昨天,剛出生不久的川金絲猴寶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雙胞胎”黑熊、棕熊寶寶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熊孩子”,登梯爬高十分圈粉…… “每年六七月份,北京動物園裏都會誕生很多小寶寶,今年格外熱鬧,上半年已新生43種、201隻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