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資源集聚、科研人才匯聚,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提供了堅實基礎。近日,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宣布,將在全市啟動“科技館之城”建設,預計到2025年,實現打造百餘個前沿科技資源科普化示範項目、推動千余個場館基地做優科技教育體驗、動員十萬餘名科技科普志願者參與科普服務的“百千萬”目標。
讓“科技”觸手可及
西山腳下,滿目蒼翠。4月18日,在原北京植物園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基礎上,經過擴容增效、有機整合而成的國家植物園正式揭牌。作為集科學研究、植物遷地保護為主,兼具科學傳播、園林園藝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構,國家植物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6個。這裡還有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館藏標本達280萬份。游客在賞花踏青的同時,便能潛移默化地讀上一部“植物大百科全書”,品嘗花團錦簇間的科技味兒。
未來,科技館將不再局限於一處場館、一副嚴肅的説教模樣,本市將發動多元主體參與“科技館之城”建設。不經意間,一片樓宇、一處綠蔭下,或許都會隱藏着濃濃的科技氣息。
隨天氣變化的“天氣瓶”、風一吹就會飛起來的種子、敲敲鍵盤機器人就能動起來……北京科學中心的展廳和活動教室總是一派熱鬧景象,孩子們的歡笑聲和驚嘆聲此起彼伏,這裡是北京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今,因疫情影響,不少活動轉為線上,但熱度不減,今年剛剛過去五個月,線上接待觀眾就達7374萬餘人次,其中超過半數是青少年。疫情以來,市科協主辦的首都科學講堂也全部轉到線上,每個周末從未缺席,2021年的52場活動線上觀眾超過2500萬人次。
建設“數字科技館”、打造科學傳播融媒體平台,讓公眾坐在家中就能“暢游”科技館。同時,在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加持下,未來公眾科普體驗將更新鮮、更多變、更直觀。
工廠車間成科普展廳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座小型“科技館之城”已頗具規模。
全國首家向公眾開放的工業級無人直升機主題展館、全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應用測試基地……2021年,經開區首批整合50家企業、區內博物館和文旅資源開展“科技館之城”建設,工廠、實驗室變身展廳,一線科研工作者、工程師化身講解員,將高新企業的尖端技術轉化為豐富的科普體驗。
相關企業結合自身科技成果,展覽形式不斷創新。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博物館成了校外課堂,孩子們戴上VR眼鏡、坐進5D座椅,便能感受穿越星球的樂趣。拉動操縱桿,瞥向舷窗外,地面建築變得越來越渺小……瑞豐模擬飛行體驗館讓孩子們過足“機長”癮。悅康藥業展館則把藥品生産線搬到觀眾眼前,配合動畫展示,藥劑生産流程一目了然。
建設科技館之城,就是要讓公眾走進科技園區、科技企業、科研院所,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創新成果。市科協&&,全市的社會化科普格局已逐步建立,引導社會組織開展科普工作,並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的重點實驗室、科研平台、成果展覽場館、博物館和生産車間向社會開放。下一步,本市還將利用有條件的工業遺産、閒置資源、主題公園建設科普基地,推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業等科普場所對外開放,推動千余所場館基地做優科技教育體驗。
10萬人化身科普使者
“雙減”政策落地後,孩子們的課餘時間增多了,對科普知識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近年來,市科協支持多所在京高校建立科協基層組織,更有效地發揮高校與中小學科學教育資源的銜接機制,鼓勵高校學生參與科普實踐活動。
2021年3月起,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正式啟動“春分工程”,帶動該校200名研究生科普志願者走進中小學,大朋友帶小朋友進行科學實驗、開展科普講座。一年多來,在線上、線下成功舉行了340場科普報告,其中線下活動參與師生超過2.5萬人次,孩子們都盼著“小老師”帶來的有趣課程。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研究生譚方宇的科研方向是腦機接口,通過“春分工程”,他第一次站上小學講&,把這個科幻電影式的概念傳播給孩子們,自己也在授課過程中獲益,“每次下課孩子們都圍過來,七嘴八舌地問問題,創造力真的很強。”
科普是連接科技與公眾的一道橋梁。目前,北京市科技科普志願服務總隊共發展專業科技科普志願服務分隊176支。未來還將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志願者隊伍,預計到2025年,全市將有超過10萬名科技科普志願者,借助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培養、“銀齡e享”科技惠老科普行動等平台,在科技工作者和大眾之間搭建起橋梁。(記者 劉蘇雅)
-
讓科普場館隨處可見 北京將打造“科技館之城”
首都科技資源集聚、科研人才匯聚,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提供了堅實基礎。2021年3月起,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正式啟動“春分工程”,帶動該校200名研究生科普志願者走進中小學,大朋友帶小朋友進行科學實驗、開展科普講座。
-
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經開區2.1億元資金助企紓困
疫情之下,如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考驗着政府部門的智慧。在穩定産業鏈供應鏈方面,對上半年産值達到5億元(含)以上100億元以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上半年産值0.2‰的物流補貼;對上半年産值達到100億元(含)以上的工業企業,給予上半年産值0.5‰的物流補貼,預計該項政策將投入財政資金約1億元。
-
電子通行證跨省互認 河北交通築牢京津“防護網”
新一輪疫情發生以來,環京津道路部分路段出現不同程度的擁堵,造成物流不暢。目前,河北省204對服務區已全部設置核酸檢測點,提供核酸檢測和免費抗原檢測,築起守護京津“防護網”。
-
北京市疾控中心:做好疫情防控 倡導就地過端午
6月2日0時至15時,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例,包括豐台區3例、昌平區2例;隔離觀察人員4例,社會面篩查人員1例,在昌平區。市民繼續堅持近期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有疫情發生的地區,倡導就地過節,不聚餐聚會,尤其不要帶兒童、老人及體弱者到人員聚集的場所。
-
北京6月1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
6月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6月1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海淀區7例,豐台區6例,朝陽區1例;普通型2例,輕型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隔離觀察人員12例,社會面篩查人員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