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海淀區東部的西三旗建材城區域正成為本市最新一片雙創熱土,現如今又一處聚焦“高精尖”産業的科創園區落子。記者近日獲悉,北京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一期已經投用,首批入駐企業開展辦公區域裝修等準備工作。
走進園區,最先映入眼簾的是6棟高大氣派的研發樓,外立面玻璃幕墻呈現金色和銀色的豎向線條,勾勒出竹簡形的外觀。天氣轉暖,中心景觀花園和多處景觀綠地點綴着地面和下沉廣場,園內還設置了多條健康步道,移步換景,辦公人員仿佛置身花園中。
“設計團隊將城市文化、未來科技、綠色建築概念相結合,構建立體園林式辦公園區。”負責園區設計的國際建築設計事務所Aedas全球設計董事溫子先介紹,園內形成圍繞中央綠地的高效步行循環系統,下沉式景觀設計使地下空間與地上綠化融為一體,也為周邊城市人群提供綠色城市花園。研發樓的立面設計概念取自“古書竹簡”和“時代脈衝”,塑造出簡潔大氣、靈動現代的科技園形象。
來到研發樓內,大堂中庭高挑通透,電梯間和樓梯間採用的石材、陶板、硅晶板吊頂全部為現代環保新型材料。敞亮的下沉廣場將所有建築連在了一起,地下三層空間為員工食堂和地下車庫。
嶄新寬敞的辦公空間等待着科研人才的到來。截至目前,已有高端醫療裝備、網絡安全、語義智能等領域的企業入駐2號樓和3號樓,正在忙碌着辦公區域室內裝修工作,剩餘4棟研發樓計劃上半年迎來入駐企業。
提起西三旗建材城區域,很多建材廠老員工都把“五廠一校”作為這一區域的代名詞,金隅集團旗下的工廠和技校曾是這裡的主人。傳統建材企業關停搬遷後,金隅集團全資子公司北京金隅創新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實施該區域的開發建設,負責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項目一期、二期的開發建設工作。
“建材廠”走了,“高精尖”接棒,園區實現了從“瓦片”到“芯片”的華麗蛻變,歷經三年多的建設,這座自然生態與人文科技相融合的現代科技園區亮相。北京金隅創新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向良介紹,根據海淀區産業規劃,園區將依靠區域內高精尖科研資源,明確大信息、大數據和高端裝備研發為主的産業定位。
緊挨着科技園項目一期,另一片佔地3.5萬平方米的科技園項目二期正在建設,6棟研發樓均已全面實現結構封頂,正在開展室內外裝修工作,預計明年6月竣工交用。
緩解區域職住平衡將成為這片區域的一大特色。疏解騰退後的自有工業用地資源並非全部用於産業開發,科研産業用地僅佔39%,大量土地將用於公共服務設施,其中,人才公寓可為區域內高精尖技術人員提供2000余套住房,引入的小學(北大附中西三旗學校)、幼兒園(人大附屬幼兒園)均已建成並開始招生。未來隨着園區的建設運行,這裡還將配套建設郵局、醫院、公交場站、社會停車場等,增加綠地,營造綠色生態科技園,補齊城市功能短板,促進西三旗區域均衡發展、轉型提升。
在西三旗地區,昔日金隅天壇傢具生産老廠區已改造升級為以智能製造産業為特色的“金隅·智造工場”,在海淀區政府的支持下,園區近年來已吸引包括雲知聲、曠視科技、百分點和G7物聯網等多家“獨角獸”在內的一批優質企業入駐,産業聚集效應愈發明顯。(記者 潘福達)
(原標題:實現從“瓦片”到“芯片”蛻變 海淀西三旗地區再添一科技園)
-
瞄準集成電路設計創新 酒仙橋老廠房迎新生
人車熙攘的酒仙橋地區,一座老廠房正悄然蛻變。經過改造,落戶老廠房的不再是轟鳴運轉的産線設備,而是一個個創新團隊。
-
北京:海淀西三旗地區再添一科技園
記者近日獲悉,北京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一期已經投用,首批入駐企業開展辦公區域裝修等準備工作。
-
不忘歷史 緬懷先烈 李大釗墓前少先隊員敬獻鮮花
昨天下午,在萬安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內,“緬懷先烈詩歌誦讀”活動舉行。24名少先隊員重溫入隊誓詞,誦讀李大釗《青春》(節選),向李大釗烈士像依次敬獻菊花。“向李大釗爺爺學習,成為一個勇敢的少先隊員”“不忘歷史,緬懷先烈”……碰到不會寫的字,同學們就用拼音代替,語句雖短,卻情真意切。
-
天壇公園全面啟動春季文明游園行動
“又是一年春來到,天壇公園即將迎來百花競相開放、處處鳥語花香的生機時節。天壇公園在四大門區及停車場5個重點部位,擺放15塊文明游園宣傳展板;在人員相對較多的重點部位懸挂41塊疫情防控提示展板。
-
北京迎首個清明祭掃高峰日 231處祭掃點接待群眾18.7萬人
根據市民政局的統計,全市231處祭掃點共接待群眾187120人,其中八寶山地區接待祭掃群眾11490人。今天全市68個規模較大的掃墓點網上預約及電話預約的祭掃人數為1338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