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倪元錦)過去的這個秋冬季,北京市在大氣治理方面深化“一微克”行動,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加強執法監管,取得較好成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5日晚間發布,2月,北京市空氣質量中PM2.5月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創秋冬季單月濃度新低。今年1至2月份,北京市空氣中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
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北京市未出現“空氣重污染日”。冬奧會期間(2月4日至20日),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優良水平。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行動計劃》已於2月正式印發實施,聚焦氮氧化物減排、揮發性有機物(VOCs)專項治理、城市環境精細化管控等三大領域,深入開展24項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措施。
針對秋冬季污染天氣易發特點,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早啟動、早應對,2021年10月起啟動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重點做好清潔取暖、VOCs專項治理、移動源新標準政策實施,強化季節性污染源執法監管。
據介紹,北京市按照分時分級、科學精準、梯次管控原則,開展重點行業空氣重污染應急績效分級管理,積極推動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污染過程。
在執法監管方面,北京市突出“依法、科學、精準”,借助高密度監測網、在線監測、揚塵視頻監控等大數據,精準支撐服務執法工作。生態環境部門開展“冰雪行動”專項執法,檢查各類企業6000余家(次)。
北京要聞
-
《共同富裕:看見未來中國的模樣》一書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王立勝研究員撰寫的《共同富裕:看見未來中國的模樣》一書着眼理論與現實需求,全方位、立體化解讀共同富裕,描繪“未來中國的模樣”,近日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
-
“地球一小時”教市民節水妙招
昨天(26日),中國科技館舉辦“與自然共生 創藍色未來”地球一小時線上主題活動,倡導觀眾踐行生態文明,養成節能降耗、低碳生活行為習慣。
-
山裏的槭葉鐵線蓮開花了
“岩花又開啦!”昨晚,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給記者發來微信,配圖正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北京市一級保護植物槭葉鐵線蓮,俗稱“岩花”。
-
北京:“東城少年”共唱抗疫歌曲
3月25日,東城區抗疫主題公益歌曲《你們是我們的春天——我們在一起》MV正式上線,歌曲由北京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史家胡同小學、崇文小學的“東城少年”演唱,以孩子的視角唱出各界共抗疫情的必勝信念。
-
首個祭掃高峰平穩安全有序
本週末清明祭掃迎來高峰日,全市各掃墓點平穩有序,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