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首鋼“雪飛天”:青春運動與工業遺産在這裡永久結合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
北京冬奧會已經落下帷幕。谷愛凌、蘇翊鳴分別奪得一金的首鋼滑雪大跳&“雪飛天”,已完成它在北京冬奧會的使命。未來,作為奧運遺産,“雪飛天”將成為世界上首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場館,繼續用於比賽和訓練,並向公眾開放。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張利,作為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總規劃師、北京賽區首鋼滑雪大跳&總設計師,主持了張家口賽區總體規劃與太子城冰雪小鎮規劃、國家北歐兩項中心、首鋼滑雪大跳&&心等重大項目的規劃設計。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從小在首鋼學工,冷卻塔是北京天際線的延伸,這是小時候對首鋼的印象。而今,首鋼是北京進行城市更新的縮影。”張利説,有幸親歷北京冬奧會場館的設計,為世界建築貢獻可持續發展的案例,自己為北京驕傲、為首鋼自豪。
矗立於北京市石景山區一隅的首鋼滑雪大跳&,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比賽場館,在這裡舉辦了單板滑雪大跳&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兩個項目的比賽,産生男女共四枚金牌。谷愛凌、蘇翊鳴先後摘得其中兩枚金牌,由此,首鋼滑雪大跳&成為中國隊“雙金”福地。
藍天下,這座建在停産的首鋼老工業園區內的跳&、幾個冷卻塔和大煙囪,將 “工業朋克”風和冬奧、雪上元素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工業遺存場地改造的價值,賽時獲得多國運動員和記者的點讚。
“雪飛天”的設計靈感,來自跳&競賽剖面曲線與敦煌“飛天”飄帶形象的契合。在張利看來,表達傳統文化背後的“中國式浪漫”是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的重要課題之一。
“運動員從助滑到起跳、翻滾、落地,最大限度地往空中騰躍。世界文化遺産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飄帶,識別性很強,也是表達動感曲線最好的載體。飄帶曲線構築的建築外形優美、流暢,傳遞出‘中國式浪漫’。”張利説。
傳統文化和建築融合的獨特價值,能夠把人緊密&&在一起。而建築本身是複雜的,在設計上除了要符合建築邏輯,還需兼顧美學,並把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納入考量。
“部分冬奧項目有極限運動之稱。大跳&場館是服務賽時運動‘超人’的,不是給普通‘常人’準備的。”張利説,但如果體育設施僅僅給“超人”使用,它在賽後就很難和公眾生活結合,這便是奧運比賽場館在盛會後往往被閒置或拆除的原因。
在張利看來,國際上體育場館設計的趨勢是“越來越接近日常”,因為體育本身就是日常生活方式的一種,場館正從服務於專業大型賽事轉向服務於日常使用。
“我們堅持2022北京冬奧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超人’場館向‘常人’靠攏,不僅要為賽時設計,也要為賽後設計。”張利告訴記者,當前,全球建築設計的競爭點,就是如何理解和表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帶給社會生活更公平、環境更友好、更低碳、更可持續的變化。
首鋼滑雪大跳&的可持續性,體現在青春運動與工業遺産的永久結合。張利説,滑雪大跳&運動的“粉絲”多是酷酷的年輕人,邊喝啤酒、邊看比賽,永定河邊的首鋼工業遺産區,冷卻塔、冷卻池、高爐、料倉,場景恰恰很酷。
首鋼變遷的故事,是工業遺産再利用的承載媒介。作為百年工業企業,它在工業化時期帶給北京巨大發展,也在後工業化時代成為城市更新的引領。
“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這一代建築設計從業者見證了中國從老的發展理念向新的發展理念的轉變。我有幸將這種轉變用建築的形式跟世界去分享。”張利説。
首鋼老工業園區內,從高聳的冷卻塔到有着優美弧線的滑雪大跳&“雪飛天”,這一座座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不僅在冬奧會期間,也將在賽後,給前來參賽的人們和來此觀光的人們,無聲地“講述”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講述”時代和歲月的變遷發展……
-
首鋼"雪飛天":青春運動與工業遺産在這裡永久結合
未來,作為奧運遺産,“雪飛天”將成為世界上首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場館,繼續用於比賽和訓練,並向公眾開放。
-
耐寒花卉扮靚北京冬殘奧會城市景觀佈置
冬奧會會徽、吉祥物轉換為冬殘奧會會徽、吉祥物,主題花壇彩色有機覆蓋物轉換為早春耐寒花卉……北京由冬奧會向冬殘奧會城市景觀佈置,預計2月28日將完成轉換,確保“兩個奧運,同樣精彩”。
-
從“病無醫”到“早確診” 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為罕見病診療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26日從中國罕見病聯盟等主辦的“第十五屆國際罕見病日系列活動”中了解到,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立以來為推動我國罕見病診療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
全球連線|冬殘奧輪椅冰壺:輪椅上鬥智鬥勇
北京冬殘奧會輪椅冰壺,設男女混合1枚金牌。
-
感受奧運文化
適逢周末,不少北京市民來到海淀區紫竹院街道城市誌願服務站,參觀奧運主題展,體驗“桌上冰壺”,與城市誌願者交流,感受奧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