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北京冬奧會期間,海淀區在海淀公園冬奧文化廣場、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等地設置9個城市誌願服務站點。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與首都體育館僅有一街之隔的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自冬奧會開幕以來,已有近百名志願者在這裡開展服務。
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位於公園東門廣場,冬奧期間這裡組織開展了冰雪體驗、兩岸主題文化交流等特色活動。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屋門口擺放了兩個桌面冰球設施,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來體驗。在祝福墻上,寫滿了市民游客對北京冬奧會的祝福。
走進文明小屋,北青報記者看到,裏面被佈置成一處獨具特色的冬奧文化博物館:限量版宇航員冰墩墩、雪容融,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紀念徽章,北京夏奧會吉祥物“福娃”……40多件奧運主題展品在櫥窗內向公眾展示。這些展品都是由奧運文化民間收藏家張文全提供的。張文全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始收集和奧運相關的各種紀念物,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奧林匹克知識,為北京冬奧加油。
據海淀區紫竹院街道團工委書記蘇香蘭介紹,小屋站點共有4支志願者隊伍,近100名志願者先後在此提供冬奧場館指引、賽事指南等服務,他們還自製了一塊冬奧會獎牌排行榜,立在小屋旁邊,過往市民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當前最新的冬奧賽況。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文明小屋裏有10位來自台灣的青年志願者。他們與大陸青年共同開展服務,並組織開展兩岸主題文化周活動,提供冬奧線上線下拍照打卡、台胞志願者舞蹈教學、冬奧祝福閩南語教學、兩岸知識問答競猜等多項特色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兩岸同胞的認識與交流。”蘇香蘭説。
截至目前,數千位市民走進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跟着台灣青年學舞蹈學閩南語、與“冰墩墩”合影留念、在祝福墻下書寫祝福。(記者 王斌)
北京要聞
-
北京海淀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變身冬奧文化博物館
北京冬奧會期間,海淀區在海淀公園冬奧文化廣場、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等地設置9個城市誌願服務站點。截至目前,數千位市民走進紫竹院公園文明小屋,跟着台灣青年學舞蹈學閩南語、與“冰墩墩”合影留念、在祝福墻下書寫祝福。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科技成果將飛入尋常百姓家
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不僅多個項目破世界紀錄,成績斐然,而且無論是在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賽事組織、賽會服務、場館運行、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都體現着科技辦奧理念。
-
中國冰壺隊以勝利結束循環賽 女隊保留四強希望
北京冬奧會冰壺循環賽16日繼續進行,中國冰壺隊結束循環賽全部比賽。其中,女隊一日雙勝保留晉級四強的希望,男隊用一場勝利告別北京冬奧會。
-
小區公共空間屢遭侵佔 “共有地盤”誰做主?
無物業的老舊小區往往公共空間侵占問題突出,加強業委會建設非常必要。
-
一日雙勝 中國女子冰壺隊保留四強希望
最終,中國隊在加賽局偷得2分,以11:9戰勝加拿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