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不僅多個項目破世界紀錄,成績斐然,而且無論是在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賽事組織、賽會服務、場館運行、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都體現着科技辦奧理念。昨天上午,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科技冬奧有關情況專場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本次冬奧會上的新技術和亮點。
本屆冬奧會
先後測試200多項技術
在驚艷世人的開幕式和精彩激烈的比賽背後,是無處不在的科技。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介紹,2016年,在北京冬奧組委統籌協調下,科技部會同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關部門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8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針對辦賽、參賽、觀賽等冬奧會重大科技需求,科技部還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並組織實施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
本屆冬奧會眾多黑科技背後,是北京科技創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本屆冬奧會先後測試了200多項技術,涉及到60多個細分應用場景,其中有4項技術是在全球首次推出,有33項技術是在冬奧會首次使用,充分彰顯科技的創新力量。”
比如,為了助力疫情精準防控,部署了150余&&物氣溶膠新冠病毒的監測系統,可及時檢測場館環境,監測靈敏度比傳統手段提高3倍。科技讓比賽更好看,積極推動8K、人工智能等數字與倣真技術的應用,提升冬奧會觀賽新體驗。科技讓辦賽更綠色,碳纖維材料的氫燃料火炬不僅重量輕、耐高溫,還能做到燃燒“零”排放。
科技讓冬奧會
有體驗、有精彩、有未來
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北京冬奧會若干新技術應用的情況。她&&,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有體驗”。如“冰立方”通過對賽場內不同區域溫度的精準控制,為運動員和觀眾提供“同室不同溫”的全新冰上體驗。國家速滑館的“冰”面,在冬奧歷史上第一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製造,為運動員創造更快的成績提供了保障,目前已經見證了8項新的奧運紀錄和1項世界紀錄的誕生。1.9公里一次性噴射澆築成型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被國際雪車聯合會主席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場館。
二是“有精彩”。如北京冬奧會新聞發布會視頻服務系統(Info-AV),是基於雲轉播平台實現,它在冬奧會期間提供所有賽事新聞發布會的新聞直播、點播和下載服務,新聞發布會的音視頻製作、編輯和處理全部在雲端遠程完成。冰壺、速滑等12個項目製作了自由視角特效,而“子彈時間”轉播效果則用於雲頂滑雪場空中技巧和U型場地技巧項目,為13場比賽製作了20小時的特效畫面。
三是“有未來”。8K節目、8K頻道及8K屏幕,正在走向公眾。雲轉播這項新型的轉播模式,未來也將在更多的應用場景服務各項大型活動。眾多的智能化服務,未來都將成為大眾生活的組成部分。
綠色理念涵蓋
用電、場館運行等多方面
在本次冬奧會上,科技如何支撐綠色低碳理念?喻紅&&,綠色辦奧是冬奧會的辦賽理念之一。組委會在幾年的籌辦過程中,努力踐行綠色理念。比如,在電力方面,充分利用張家口的風能、太陽能,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實現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綠電入網;北京冬奧會實現全部場館城市綠色電網全覆蓋,這在奧運歷史上屬首次。
在場館建設和運行方面,首次大規模採用二氧化碳制冰。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等四個場館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製冷性能和環保特性,同時利用冷熱聯供一體化設計對製冷餘熱進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40%,全部餘熱可回收。
在交通服務和手持火炬方面,大規模應用氫燃料大巴車在延慶、張家口賽區提供交通保障服務,支持區域綠色環保。境內火炬接力所用火炬全部應用氫燃料。此外,可降解材料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他方面如山體修復、樹木移植等,也體現了綠色辦奧和環境友好。
將加快智慧場館技術
在城市場景落地
本次冬奧會上應用的科技成果將來如何在北京城市發展中發揮作用?對此,許強&&,在後奧運時代,北京將在城市發展中持續為科技冬奧成果提供應用場景,使冬奧科技成果從冬奧會走向城市發展的“應用場”,飛入尋常百姓家。
許強&&,一是面向智慧城市,加快智慧場館技術在城市場景落地。依託BIM、數字孿生等技術,構建面向大型公建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體系,使其運行管理更精準、更高效。
二是面向綠色環保,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的推廣普及,綠電技術、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智慧交通技術等將推動低碳産業的發展。
三是面向冰雪運動,借助冬奧紅利推動冰雪運動發展,使“後冬奧”成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新起點。新型冰雪裝備、石墨烯等新型保暖材料,沉浸式、多維度自由視角等智能交互體驗技術將推動本市技術、文化、旅游、體育融合發展,使冰雪運動成為消費新時尚。
四是面向産業升級,加速培育龍頭企業,推廣應用“雲轉播”技術、8K高清視頻技術、服務型智能機器人等,加強智能技術場景應用與體驗布局,助力北京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記者 蔣若靜)
-
北京2022年冬奧會科技成果將飛入尋常百姓家
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不僅多個項目破世界紀錄,成績斐然,而且無論是在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賽事組織、賽會服務、場館運行、觀賽體驗、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都體現着科技辦奧理念。
-
中國冰壺隊以勝利結束循環賽 女隊保留四強希望
北京冬奧會冰壺循環賽16日繼續進行,中國冰壺隊結束循環賽全部比賽。其中,女隊一日雙勝保留晉級四強的希望,男隊用一場勝利告別北京冬奧會。
-
小區公共空間屢遭侵佔 “共有地盤”誰做主?
無物業的老舊小區往往公共空間侵占問題突出,加強業委會建設非常必要。
-
一日雙勝 中國女子冰壺隊保留四強希望
最終,中國隊在加賽局偷得2分,以11:9戰勝加拿大隊。
-
冬奧會上,他回憶起了中國糖果
帶着關於中國糖果的美好回憶,穆勒來到中國參加冬奧會,並有機會和同組的中國隊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