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延慶2月5日電 海地、菲律賓、加納、厄瓜多爾……4日晚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人們發現一些印象中比較熱的國家或地區,也派出了代表團參賽。這些代表團大多僅有一兩名運動員,並且幾乎參加的都是高山滑雪項目。有網友笑稱:高山滑雪或成開幕式最大“贏家”。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厄瓜多爾代表團旗手、高山滑雪運動員莎拉·埃斯科巴爾(中)是該國史上首位冬奧女選手。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少的代表團,都偏愛高山滑雪?這個聽上去很有氣勢的項目難道門檻低嗎?
冬奧註冊人數最多的雪上項目
如果給一個不嚴謹的定義,高山滑雪就是比從山上滑下來誰快的運動,不用翻跟頭,不用上障礙物,只需要轉彎,誰最先到山下的終點誰贏。
國際滑雪登山聯合會國際裁判康華介紹,滑雪一開始是北歐、中國新疆等多雪地區的出行方式,實用性很高但幾乎沒有娛樂性。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滑雪運動的中心從北歐轉向阿爾卑斯山區,北歐盛行的越野滑雪中發展出了現代高山滑雪技術。後來雙板滑雪的所有花樣、變體,都可以説是高山滑雪的分支。初學者們在雪場裏學的雙板滑雪,也是高山滑雪的基本技術。
因此,在滑雪大項裏,這個項目和越野滑雪是當之無愧的基礎項目,但又比越野滑雪有趣,群眾基礎比較容易發展和鞏固。
本屆冬奧會,高山滑雪註冊成功的運動員有307人,是雪上項目中人數最多的,在15個分項中也僅次於冰球;運動員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月3日,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項目第一次訓練在北京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舉行。圖為意大利選手馬泰奧·馬爾薩利亞在訓練中。新華社記者陳益宸攝
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國際奧委會有意通過該項目提升冬季運動的參與度和參與面,其名額分配規則也相對寬鬆。所有代表團都有一男一女兩個基礎名額,只要有人達到了奧運積分的入圍要求,代表團就可以拿到這兩個名額。基礎名額分配完後,剩下的再根據一系列規則從全球高水平運動員中産生。
速度項目依舊高門檻
那麼問題又來了:假如我來自一個熱帶國家,冬奧會要來了,我緊急找了個雪場刻苦訓練,全球參賽拿積分,最後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分配的基礎名額,那麼我就能參加所有項目嗎?
並不能。大概率你只夠資格參加回轉和大回轉的比賽。滑降和超級大回轉,幾乎不可能。
本屆冬奧會,高山滑雪個人項目設10個小項。男、女分設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回轉和全能。全能比的仍是滑降和回轉,所以構成高山滑雪冬奧會比賽基礎的,就是滑降等四個小項。
其中,滑降、超級大回轉被稱為“速度項目”,大回轉、回轉被稱為“技術項目”。國際雪聯對速度項目的場地要求更高,賽道長、落差大。在可被稱為雪上“飛人大戰”的男子滑降中,賽道落差至少要達到800米,長度至少三公里。而運動員的最高時速甚至能達到140公里以上。
這就導致了:一,找到這麼一條符合標準的雪道比較難。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速度賽道是中國第一條符合冬奧競賽標準的賽道。在有些山地資源不豐富的地區,即便夠冷,但如果山不夠高、山體不夠大,也就沒有辦法。二,從事項目的難度大、危險性大,沒有訓練條件的人,並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速度項目的冬奧參賽標準。

2月1日,位於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舉行全要素演練。圖為一名試滑員在賽道上試滑。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國際雪聯對冬奧會速度項目的達標積分要求比技術項目更高,就是為了安全。”本屆冬奧會男子滑降賽道設計者、2010年冬奧會男子滑降冠軍迪迪埃·迪法哥説。牙買加高山滑雪運動員本傑明·亞歷山大也説:“即便有室內雪場,它也不可能建起來能支撐滑降訓練的那種雪道。”
本屆冬奧會中,僅有一名運動員且該運動員參加高山滑雪項目的代表團有15個,無一例外,都參加的是回轉和大回轉的比賽。此外,英國選手戴夫·萊丁的經歷似乎也證明,技術項目開展訓練的靈活性可以更高。他一直都在室內雪場訓練,但依舊在35歲時收穫了個人第一個男子回轉世界盃分站賽冠軍,是本屆冬奧會該項目獎牌的有力爭奪者。
雪上項目擴展版圖的機遇在哪?
開幕式後,許多人為雪上項目的版圖擴展而興奮。但仔細研究從熱帶、亞熱帶國家和地區走出的高山滑雪選手,結果卻似乎有些令人失望:他們都不在本土訓練,很多都是其代表國家或地區的海外移民。厄瓜多爾首位冬奧女選手莎拉·埃斯科巴爾、沙特阿拉伯首位冬奧選手法伊克·阿卜迪、菲律賓選手阿薩·米勒都出生在美國,馬達加斯加和海地的選手則從小生活在法國……
“在菲律賓本土推廣滑雪挑戰很大。”菲律賓選手米勒直言,“我只是想用我創下的先例,鼓勵更多全球各地已經開始滑雪的同胞回來為菲律賓參賽。”
雪上項目的版圖究竟可以怎樣擴展?人造雪是一個方向。國際雪聯高山滑雪委員會主席伯恩哈德·魯西説,人造雪因其硬度很高,已經被公認為最適合高山滑雪項目的比賽用雪。
而在一些降雪缺乏的山地地區,人造雪也可以成為自然雪的替代品用於推動大眾滑雪。在溫度並不適合戶外造雪的地區,如果實力足夠,也可以支撐室內雪場的運行。阿聯酋迪拜氣溫經常高達40攝氏度,但那裏就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雪場。
“我知道這樣花費高,但如果能建成,會給更多菲律賓人提供接觸雪的機會。”米勒説。
北京將人造雪、場館賽後利用等多要素結合的方式也可成為參考。本屆冬奧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域舉行。國際雪聯高山滑雪委員會主席伯恩哈德·魯西認為,北京的雪上項目模式可以在其他相對乾燥的地方推廣。

2月1日,位於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舉行全要素演練。圖為一名試滑員在賽道上試滑。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我們在這裡建立了一種可持續的滑雪模式,場館不僅可以辦奧運,之後還可以發展雪上旅游,給很多年輕人機會。”魯西説。
不可否認的是,支撐雪上項目的經濟和技術基礎要比很多夏季項目更高。對於一些經濟欠發達或者氣候偏熱的地區,參加冬奧會短時間內仍只能依靠歸化運動員實現。然而,這仍然有着巨大的精神鼓舞的作用。
一些國家和地區就有意識地提前計劃。法伊克·阿卜迪就是在沙特阿拉伯奧委會&&他之後,同意加入隊伍的。北京冬奧會前,沙特阿拉伯冬季運動協會啟動了一項全球海選活動,為的是在全球各地尋找能夠從事雪上運動的沙特阿拉伯或沙特阿拉伯裔運動員。阿卜迪的集訓很辛苦,為了追雪而全球奔波,但他説:“有機會進入奧運會,我很難説不。這對沙特阿拉伯來説,意味着太多了。”
記者:王沁鷗、劉揚濤、盧羨婷、夏子麟、馬鍇
編輯:劉寧、鬱思輝、曹奕博、鄭穎(實習)
-
夜幕降臨 “雙奧之城”上演燈光秀
北京市朝陽區城市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6處春節“景觀小品”外,朝陽區還在52條重點道路懸挂燈籠燈飾,裝點25座過街天橋,營造歡樂喜慶的新春氛圍,向國內外來賓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
-
中國跳&滑雪“新兵”完成冬奧首秀 對未來信心滿滿
2月3日,北京冬奧會跳&滑雪女子標準&&&訓練在國家跳&滑雪中心舉行。
-
徐坤:奧運會是“一場肢體狂歡和盛大青春慶典”
2008年,一部以奧運為題材的長篇小説《八月狂想曲》出版。
-
一起向未來!北二外中外學子們共同助力北京冬奧會
北二外的志願者們不光活躍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在延慶冬奧村裏也有許多國際志願者們。
-
荷蘭選手獲速滑首金 中國選手完成“冰絲帶”首秀
2月5日,伊雷妮·斯豪滕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決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