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北京市2022年政務服務工作會上獲悉,新的一年,全市將繼續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健全接訴即辦配套制度,加強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推動“辦實事、解難題、促治理、推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將運用數據驅動“放管服”改革、接訴即辦等工作提質增效。
制定12345熱線訴求派單目錄
自2019年初開始,北京實行以市民服務熱線為接訴主渠道的接訴即辦改革。3年多來,接訴即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2022年,全市將健全全面接訴、分類處置、精準派單、首接負責、協調督辦、考核評價、主動治理、信息公開等工作機制。具體來説,提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全面接訴能力,暢通電話、網絡兩個平台。提高派單精準度,制定訴求派單目錄,明確各類訴求事項的承辦單位,並根據職能職責變化和工作實際進行動態調整。提升群眾訴求解決率、滿意率,加強複雜訴求協調辦理。完善考評體系,各區將建立健全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雙考核機制,對“吹哨”街道(鄉鎮)和“報到”部門進行雙考核。
12345企業服務熱線也將升級為優化營商環境熱線,進一步暢通企業訴求表達渠道,構建網絡接訴主渠道。通過探索一線一窗一網“一條龍”服務,推動企業服務熱線與各級政務服務大廳深入融合,提供場景化服務。
推行37個集成化辦事場景建設
“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之舉。2022年,本市將抓好“管”這個關鍵環節,在“管”好基礎上強化“放”、優化“服”,對標企業群眾需求,推出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高、受益面廣的改革舉措。
北京將再推200項以上告知承諾審批事項,建立健全告知承諾制核查機制。市政務服務局編制政務服務事項審核要點,構建統一諮詢問答口徑庫,確保政策執行標準統一。推動鎮街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100%委託受理。實現7000余個社區(村)政務服務規範化建設全覆蓋。
近年來本市&&了大量惠企利民政策,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記者了解到,今年將推動實體大廳、網上大廳和營商熱線深度融合,完善首席代表制度,搭建窗口、審批和政策制定人員三方溝通渠道,建立發現、傳導、解決問題的快速響應機制,着力破解政策落地難、執行不到位問題。建立“辦不成事”日匯總、周分析工作制度,着力清除市場准入標準不一致、准入流程長手續繁等隱性壁壘,及時完善修補政策漏洞。
本市還將以場景化建設推動“放管服”改革落地。聚焦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推進首批20個市級場景建設,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産業發展方向推進首批17個區級場景建設,通過整合政府內部審批流程和全過程數字賦能等方式,解決跨部門、跨層級協同問題。
市區兩級全部事項將支持“全程網辦”
去年,北京在攻堅數字政務建設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年,還會&&系列舉措。
全市將推動電子證照、印章、檔案在政務服務全流程廣泛應用,推行“一口申報、智能分派、自動流轉、一次辦結”數字服務新模式。推動市區1000個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統一申辦受理平台,市區政府部門電子印章應用率100%。除涉密等特殊情形外,實現市區兩級100%事項支持“全程網辦”,推廣“移動辦”“智能辦”。同時,落實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方案,推動區塊鏈全場景應用。
此外,加速接訴即辦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賦能接訴即辦方面,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務總體框架下,利用雲計算、區塊鏈、AI等技術,將用好“悟道2.0”智能模型,建設接訴即辦“智慧大腦”,推進智能受理、智能派單、智能辦理、智能考核、智能分析。建立接訴即辦指數,發揮接訴即辦“探針”作用,更好服務冬奧會、風險防控、應急管理等重點工作。(記者 任珊)
(原標題:北京政務服務水平將全面升級 市區兩級全部事項將支持“全程網辦” 本市將建接訴即辦“智慧大腦”)
-
“讓我們一起向未來”——“小院議事廳”裏聽民聲
1月28日,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草廠四條的“小院議事廳”,在這裡聆聽了街坊們的“老胡同 新生活”的故事。
-
北京新增12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均為管控人員
記者從1月29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月28日16時至1月29日16時,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例,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持48小時內核酸證明及綠碼即可進返京
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縣旅居史人員嚴格限制進返京,14日內有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旅居史人員非必須不進返京。徐和建説,2022年3月底前,除通勤人員按照現有政策規定繼續執行外,所有進返京人員在抵京後72小時內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
“讓我們一起向未來”——“小院議事廳”裏聽民聲
春節臨近,走進草廠的胡同,路面整潔,磚雕精美,往昔“蜘蛛網”似的天線早已不見,一座座四合院古色古香、窗明几淨,一個個大紅燈籠高高挂起。
-
賞名家名劇 看新片新展 春節文化大餐不斷頓不重樣
國家京劇院新春系列演出將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張建國、袁慧琴、董圓圓、李海燕等知名演員帶來《大鬧天宮》《鳳還巢》《四郎探母》《鎖麟囊》等經典劇目。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上,展出來自117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們聚焦奧運精神及抗疫精神創作的707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