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安門廣場 “精彩冬奧”主題花壇
花壇頂高17米,以中國結為主景,結合冬奧會會徽以及冰雪元素。花壇底部為五環環繞在一起並嵌有雪花圖案的地景。冬殘奧會期間,將把冬奧會會徽更換為冬殘奧會會徽,底部彩色植物有機覆蓋物更換為耐寒花卉。

東單東南角 “歡天喜地”主題花壇
花壇頂高9米,以冬奧會吉祥物及2022年春節元素為主景,體現了紅紅火火過大年,賞冰樂雪冬奧會,感受冰雪運動的激情與魅力,感受中國文化的包容與祥和。

東單東北角 “綠色冬奧”主題花壇
花壇頂高8米,以冬奧會會徽、海坨戴雪、冰絲帶、運動員等造型為主景,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綠色冰雪畫卷,體現“綠色冬奧”鋪就了美麗的中國底色。

八角橋西南角 “開創未來”花壇
花壇頂高9米,以抽象的“科技之門”造型,承載着未來的使命,表達了石景山區同冬奧會一起開啟未來之門、共創未來、共建美好家園的願望。
冬奧與春節喜相逢,當激情冰雪遇上喜慶“中國紅”,北京將為世人呈現一幅美妙的城市畫卷。
3處標誌性景觀、10個主題花壇、385處景觀小品、20余萬個燈籠燈飾、1.8萬面宣傳道旗、6萬餘處宣傳畫面、18處燈光秀……今天,一處處融合着“國際范”和“中國風”的冬奧城市景觀佈置已各就各位。
揭秘·設計
冬奧花壇跨度3個月 30℃溫差
藍海浪從1997年第一次以設計員的身份參與天安門廣場花壇設計,沒想到這一幹就是25年。如今,他已是天安門廣場、長安街花壇總設計師,多次“扛下”國慶花壇設計的艱巨任務。而這一次,身經百戰的藍海浪遇到了新挑戰。為了迎接冬奧,北京決定首次在寒冷的冬季佈置園林花壇。這樣的事,對所有人來説,都是“前所未有”。
一個個難題擺在了藍海浪面前。花壇的擺放時間要跨越1月到3月,不光氣溫低,溫差最大能相差30℃。在這種天氣和環境下,該用什麼材料為花壇造景?北京冬季多風,花壇不光能防寒,還得防風,花壇設計成什麼樣最抗風?冬奧恰逢春節,如何在同一個花壇中,既打造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喜慶氛圍,又讓人感受到冬奧激情與冰雪魅力?
藍海浪和設計師們反復試驗,最終,一個個融合了大眾最喜聞樂見元素的冬奧主題花壇呈現在世人眼前。比如,位於天安門廣場的“精彩冬奧”主題花壇,以中國結為主景,結合冬奧會會徽、五環和冰雪元素設計。“中國結是百姓熟悉的傳統造型,有團圓、團結之意,象徵着全世界人民一起攜手奮進,共同創造美好未來。冬奧會會徽體現了冬奧元素,而雪花則代表冰雪元素,寓意五洲同賀冬奧、喜迎冬奧。”藍海浪解釋説,紅色中國結設立在天安門廣場,與不遠處的紅墻呼應,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將春節的喜慶氛圍與冬奧盛會完美結合。
既然名為“花壇”,總要以鮮花為主要材料。但藍海浪設計的冬奧主題花壇裏,卻見不到一朵鮮花的影子。原來,藍海浪帶着設計師們從大自然中精選了紅瑞木、金枝槐、金絲柳等“有色”的天然樹種,將園林養護時修剪下來的樹皮、樹枝粉碎並染色後作為替代鮮花的有機覆蓋物,拼成五顏六色的“地景”圖案。“等到了3月冬殘奧會召開時,再為花壇換上耐寒的早春花卉。”
在設計過程中,藍海浪將大眾冰雪運動的理念融入其中。花壇中除了有運動員的矯健身姿之外,普通百姓參與冰雪運動的形象也屢屢出現。例如,在東單東南角的“歡天喜地”主題花壇中,兩個穿着冰鞋在冰面上歡快嬉戲的兒童造型,就格外引人注目。
“廣譜”花壇,不但跨3個月的時差、30℃的溫差,也跨越了人群的差別。“希望讓中年人、年輕人、孩子一看到花壇,就仿佛看到自己與冰雪運動親密接觸的場景;讓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一看到花壇就勾起回憶,回想起自己當年滑冰、玩雪的場景。”
揭秘·安裝
9米高巨型景觀“天衣無縫”
東單路口東南角的“歡天喜地”主題花壇,三棵“大樹”上挂着喜慶的紅燈籠。頂高9米的“大樹”,主幹粗壯,枝丫豐茂,看似渾然一體,其實卻是通過拼接組裝而成的。如何讓巨型景觀看起來“天衣無縫”?背後離不開花藝師的巧手編織。
“這是北京第一次在冬季佈置花壇,對枝條的應用比較多,所以在組裝上也與以往有所不同。”市花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先哲告訴記者,此次冬奧主題花壇的主體結構依然沿用了鋼結構,底座和背後的部分支架都是鋼質的。由於很多造型是通過枝條編織而成,所以在吊裝景觀造型的吊點上,施工團隊設計了很多可拆卸的隱蔽吊點。這樣等吊裝完成後,把吊點拆卸下來,再用枝條在銜接位置進行編織修補,就不會影響整體的景觀效果。
很多花壇中的主體造型,比如“歡天喜地”主題花壇中的樹木,“綠色冬奧”主題花壇中的“冰絲帶”,“開放冬奧”主題花壇中的“冬”字會徽,由於體積巨大,不可能整體運輸,就需要解體成幾部分,運到現場後再組裝到一起。組裝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花藝編織發揮作用。
“‘綠色冬奧’主題花壇裏的‘冰絲帶’,實際上是分成兩半的,但安裝完成後從外觀上看不出來哪兒有接縫。”張先哲介紹,對於這樣的主體造型,拼接時要先用螺栓把造型內部的鋼架結構連接在一起,然後再在接縫的位置,像織毛衣一樣,通過花藝編織的手法把裸露的螺栓和接縫遮上。
“很多接縫留的間距都很小,不容易操作,其實很考驗花藝師的技藝。”編織時,主體造型原本用的是什麼枝條還需要使用什麼枝條,相互重疊,疏密有致。編織完成後再進行上色處理,刷上和原本造型相同的顏色,“這樣從外觀上基本就看不出來了。”
為了應對北京冬天可能遇到的極端低溫、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根據方案設計,邀請專家對天安門廣場巨型中國結結構設計進行專項論證、專項演練等確定最終實施方案。完成天安門廣場中心花壇、專機樓“喜迎盛會”花壇12級風載標準,其他花壇按照10級以上(北京百年一遇)風載標準的結構設計、計算。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還通過使用固化劑、環保阻燃劑等措施,增強彩色覆蓋物抗風及阻燃能力;對植物枝條、玻璃鋼、亞克力等主要材料反復進行抗低溫、淋水實驗;為吉祥物、會徽、雪花等關鍵、主要元素,製作多個不同材料、不同工藝的樣品,反復實驗,選擇最優,確保最終現場施工的安全高效、精準有序、效果完美。
-
北京奧運專用車道啟用
當日,北京市奧林匹克專用車道啟用。
-
冬奧春節喜相逢 冬奧景觀各就各位
花壇頂高17米,以中國結為主景,結合冬奧會會徽以及冰雪元素。3處標誌性景觀、10個主題花壇、385處景觀小品、20余萬個燈籠燈飾、1.8萬面宣傳道旗、6萬餘處宣傳畫面、18處燈光秀……今天,一處處融合着“國際范”和“中國風”的冬奧城市景觀佈置已各就各位。
-
北建大設計中心揭牌成立
據悉,該中心由北建大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北京北建大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發起設置,將以專業教師為主體開展高水平設計實踐與研究,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助力首都城鄉規劃建設。
-
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年齡最大者86歲、最小14歲
記者21日從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了解到,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共1200名左右,冬殘奧會火炬手共600名左右。
-
冬奧亞軍張丹張昊攜手冰上舞劇《踏冰追夢》
20日,原創冰上舞劇《踏冰逐夢》在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