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每人每天滑冰一小時 延慶海陀山下的太平少年
2022-01-20 14:25:32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巍巍海陀山下,延慶區太平莊中心小學是一座普通的農村小學。但是全校163名學生全都會滑冰,而且組成了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上體操、冰球、冰壺等多個專項冰雪隊,還在市級比賽上拿了獎。

  6年前,太平莊中心小學很少有孩子會滑冰,從零至今,“太平少年”們擁有怎樣的冰雪故事?

  都會滑冰怎麼做到的?

  每人每天至少上冰一小時

  冬日午後,太平莊中心小學南側冰場上響起了輕快的音樂。身着紅裙、手持“雪花”、腳踩冰刀,十幾位小姑娘魚貫進入冰場,一場花滑表演開始了。音樂起,姑娘們伸展雙臂,時而向前向後畫出柔美的弧線,時而踩準樂點直立轉圈,時而手牽手連成“五環”,與“冰墩墩”“雪容融”精彩互動。

  花滑剛落下帷幕,速度滑冰的小夥子、小姑娘們排成一列,疾馳而出。孩子們頭盔護膝一應俱全,他們左右腳輪換用力蹬冰,濺起冰屑飛舞,“唰唰唰”的冰刀摩擦聲與音樂聲交織相融。速滑角逐結束,冰球隊、冰上體操隊等又相繼亮相。雖是寒冬,但孩子們的激情與歡笑,讓整個冰場都火熱了起來。

  “我們全校一到六年級163位學生,全部會滑冰!”校長丁建培正在冰場邊守着,檢驗孩子們的日常訓練成果。

  全部都會滑,怎麼做到的?記者驚訝地問。丁建培説,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的上冰季,整合課間操、大課間、體育課時間,重新排課,既保證其他科目正常上,也讓每位學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時的冰上活動時間,學習基本的滑冰技巧,開展速滑、冰球、花滑等專項訓練和小型競賽。而在上冰季之外的其他季節,則“冰轉滑”開設輪滑課堂,持續訓練孩子們的協調性。

  標準冰場如何建成?

  撂荒地變冰場自製機器補冰

  冰場光潔,孩子們滑得歡。可您知道嗎,他們腳下這塊180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是太平莊中心小學的老師們自製的,建成於2016年,是延慶區第一個學校室外滑冰場。

  冬奧會籌辦之初,剛來太平莊中心小學擔任校長的丁建培意識到冰雪運動迎來發展機遇,可一沒有場地、設備,二沒有專業老師。學校地處風口地帶,天然的地理條件讓這裡常年比北京市區氣溫低,冬季更是低至零下20多攝氏度。有了“天幫忙”,丁建培決定自己努力創造場地。

  “學校馬路對面,有一塊常年撂荒地,可以試試自建冰場。” 2016年初冬,冒着嚴寒,丁建培和老師們白天用農具將土地耬平,並鋪上薄膜作為防水層,趁着後半夜溫度降低,再一層一層澆冰。每個冬夜,大家都會關注天氣預報,只要氣溫夠低就隨時起床去澆冰。

  澆冰工具也是自製的。找一根粗鐵管,下方焊兩個輪子,中間再焊接一根管,表面打上均勻的小眼兒,焊接管一端通上橡膠管引來的自來水,龍頭打開,水便從孔眼中均勻漏出,猶如單排花灑。粗鐵管下方還拖動着一塊長條布,與“花灑”配合讓冰面更平整。每一個冬日深夜,丁建培和老師們輪換着澆冰、補冰。

  長時間與冰場打交道,丁建培探索出一套獨家經驗:冰層大約凍30厘米後就可以“上冰”了,而澆冰必須在溫度低於零下7攝氏度。他自己還研發了裂縫灌注、鼓包剷平、低窪填補等澆冰、補冰方法,每天親自維護冰場。平時,他還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滑冰,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滑冰校長”。

  沒有專業教師咋辦?

  引進專業滑冰教師成為孩子們的“寶藏”

  有了冰場,才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要有專業老師教,引導孩子們開啟冰雪人生的第一課。然而,這所從未開展過冰雪運動的農村小學,沒有一位專業滑冰教師,甚至幾乎沒有老師會滑冰。

  “我們向全體老師發起動員令,讓各學科老師自學,兼着教。例如教英語的老師張立佳就教起了冰壺。”學校教學副主任劉桂福回憶説,就這樣,慢慢地,學校逐漸組建起各個專項隊,但基本可以説是“草&班子”,始終缺乏專業滑冰教師。

  直到2018年,響應“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延慶區教委特意到冰雪運動蓬勃的東北去尋覓人才,才為學校帶來了轉機。

  “雙臂舒展開,外刃、內刃交替起來!”上周一夜幕下,太平莊中心小學冰場亮如白晝,花滑老師姚溪淼站在場中,帶孩子們開啟“晚練”。

  “姚老師可是我們冰雪運動的寶藏老師。”劉桂福豎起大拇哥。説是“寶藏”,名副其實。姚溪淼今年24歲,正是延慶區教委專門從東北引進的唯一一位專業滑冰教師。

  2018年,20歲的姚溪淼還是東北師範大學速度滑冰專業的一名大三學生,延慶區教委向專業強、學業好的她伸出橄欖枝後,校長丁建培試着問她,“除了速滑,你還會花滑嗎?我們想組建一支花滑隊!”姚溪淼告訴丁校長,“雖然不會,但我可以學!”

  一言既出,姚溪淼一頭扎進了吉林省花樣滑冰隊,拜師省隊教練,“半路出家”學起了花滑。雖然“隔行如隔山”,但姚溪淼肯下功夫。她白天跟着省隊訓練,晚上就找來專業理論一頁一頁“啃”。為了學好一個動作,她將動作視頻慢倍速播放,一個要領一個要領學。“學好一個動作可能要看幾十遍視頻,眼睛會了、心會了,上冰練習又是另一回事兒。”姚溪淼回憶,訓練時她就拜師省隊的花滑小隊員們,請他們幫自己查問題、糾正動作。

  2019年,姚溪淼順利畢業,來到了北京延慶區太平莊中心小學,擔任起了速滑、花滑兩個專項課程的老師。“太平少年”們終於迎來了第一位專業的滑冰老師。

  為什麼學滑冰?

  “希望冰雪運動伴我一生”

  今年1月17日,對於10歲的聶子涵來説,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她練習了兩個月的“轉三”終於滑起來了,小夥伴們為她鼓掌,老師姚溪淼欣喜地稱讚她“動作很標準”!

  聶子涵是2021年9月加入花滑隊的,初學的她並不像老隊員們動作老練、技術突出。“但她很刻苦認真。”最令姚溪淼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孩子常常在動作上偷懶,但聶子涵從來都不折不扣、不聲不響地訓練,“花滑練習很考驗毅力,要保持雙臂端平,有的孩子舉累了會偷偷放下休息,但聶子涵從不,能感受到她的那股勁兒。”

  為什麼要學花滑?“我想像偶像陳露那樣,成為冰上蝴蝶!”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姚溪淼沒想到這位靦腆的小姑娘能脫口而出這樣的話,並對陳露的故事如數家珍。“我忽然明白,這些孩子不是為了訓練而訓練,而是心中有夢想。這夢想,是冬奧和冰雪帶來的。”姚溪淼動情地説。

  一個個“太平少年”,皆因冰雪經歷着改變。“最開始我總摔跤、老哭,現在練多了,我沒那麼嬌氣了,滑冰讓我變得堅強!”一年級的周茉説;“我愛跳舞,也愛滑冰,而花滑正將我的兩個愛好融合起來,在冰上舞蹈的感覺太美了!”六年級的王雨晨説,“等我上中學了,還要時時回到我的母校滑冰,希望冰雪運動伴我一生。”不光孩子們,學校老師們也紛紛上冰,45位教職工中有80%都學會了滑冰。

  晚7點半,晚練結束,孩子們脫去冰鞋,拿起掃帚再次走上冰場,清掃冰面。“冰雪運動具有其他學科、其他文體運動所不具有的全面育人功能,比如上冰中錘煉強健的身體素質、勇敢堅強的意志、培養審美,掃冰中進行勞動教育等,可以説‘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丁建培説。

  如今,太平莊中心小學已為延慶區冰雪隊輸送滑冰運動健將近30名,代表延慶區參加了北京市第一、二、三屆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並奪得獎項。學校的自製冰場也帶動了康莊小學、下屯小學、小豐營中心小學等周邊學校學生上冰。最近,太平莊中心小學還被評為2021年北京市冰雪運動特色學校。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保證每人每天滑冰一小時 延慶海陀山下的太平少年
    巍巍海陀山下,延慶區太平莊中心小學是一座普通的農村小學。直到2018年,響應“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延慶區教委特意到冰雪運動蓬勃的東北去尋覓人才,才為學校帶來了轉機。
  • 北京海淀區冬奧服務保障工作準備就緒
    北京市海淀區體育局局長張彥祥介紹,2月4日至2月20日即冬奧會期間,海淀區共兩個場館涉及冬奧。
  • 北京:不允許以健康碼或行程碼異常等為理由延誤治療
    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紹,不允許以健康碼或行程碼異常、具有發熱等新冠肺炎典型症狀、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或檢測結果超過時限等為理由延誤治療。
  • 百餘“智能防疫員”值守北京冬奧會場館及冬奧村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百餘個“智能防疫員”將在各大場館及冬奧村上崗,參會者無需摘掉口罩,一秒內,即可實現身份識別、智能測溫、健康寶、國家健康碼、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公安聯網、電子登記8個查驗環節,最大程度提高信息核驗效率,提升通行速度。北京冬奧會期間,這些機器人將繼續保障冬奧會相關人員智能、安全、快速通行。
  • 北京通州打造“一火一案一警示”火災現場會機制
      (專發北京頻道)北京通州打造“一火一案一警示”火災現場會機制  新華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吳文詡)“這是店舖在用火、用氣方面疏於管理”“在消防安全上,絕對不能搞‘藝高人膽大’,必須按照安全操作流程進行操作”……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漷馬路興華中街一家餐廳內,北京市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員正在對數百名餐飲場所消防安全負責人進行火災現場安全培訓。
我為冰狂
我為冰狂
專訪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
專訪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
北京公交集團212部氫燃料新能源車服務冬奧
北京公交集團212部氫燃料新能源車服務冬奧
北京冬奧這樣“下館子”
北京冬奧這樣“下館子”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8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