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朱雅頻在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報告,總結2021年檢察院工作,匯報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1年,全市檢察機關辦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87661件,較2020年、2019年分別上升81.5%、40.1%,辦結率96.6%,同比上升14.4個百分點。“黨建統領”“以人民為中心”“檢察監督”“統籌發展與安全”“隊伍教育整頓”成為關鍵詞。今年,全市檢察機關將聚焦黨的二十大安保維穩、冬奧舉辦、“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升首都治理水平等重要部署,帶動和促進檢察力量系統性重塑。
懲治集資詐騙洗錢等犯罪2746人
2021年,全市檢察機關批准(決定)逮捕15436人,提起公訴26220人,同比分別上升19%、29.1%。依法起訴危害國家安全犯罪12人,涉黑惡犯罪85人,嚴重暴力、多發性侵財犯罪8099人,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等涉軍犯罪27人,傷醫擾醫類犯罪35人,辦理周廣森等人涉黑案、“小飯桌”經營者妨害疫情流調案等。
依法起訴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4007人,同比上升19.8%。懲治集資詐騙、洗錢等犯罪2746人,妥善辦理“冠群馳騁”案、“通金所”案、利用虛擬貨幣跑分平台轉移贓款案等。起訴涉稅犯罪123人,辦理“8·27”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依法起訴侵犯知識産權犯罪240人,辦理相關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232件。對接“三城一區”主平台建設、環球主題公園、老字號企業知識産權保護需求,建立協同保護機制和檢察聯絡室。
聚焦綠色北京建設,依法起訴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277人,主動對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等工作,辦理相關公益訴訟檢察案件1066件。密雲區檢察院生態檢察守護“燕山明珠”密雲水庫;房山區檢察院辦理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承擔修復生態費用776萬元。
聚焦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1360份。開展窨井蓋、無障礙環境建設等公益訴訟檢察,辦理網絡博主詆毀董存瑞案、“5·27”跨境網絡賭博系列案等。強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三級院合力促成故宮、八達嶺長城等40余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立案偵查司法人員職務犯罪28人
在反腐敗鬥爭中,依法起訴監委移送職務犯罪326人;開展刑罰執行重點案件專項檢察、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行動,立案偵查28人,同比增長6倍。
加強電信詐騙、物流寄遞、電動車充電、農民工討薪、處方藥品違規銷售等民生檢察,辦結信訪積案1291件,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574件,司法救助67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貫通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整治自身頑瘴痼疾133項,建章立制348項,選樹“京檢榜樣”39名。
辦理38例全國全市首例性案件
2021年,全市檢察機關精進辦理38例全國、全市首例性案件。如延慶區檢察院助力冬奧籌辦,督促整治無障礙設施問題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和中國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件;西城區檢察院辦理全市首例涉中軸線申遺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還有全市首例“自洗錢”案、利用非法聚合支付平台非法經營案、“殺豬盤”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等。
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不捕13319人、不起訴6152人。監督偵查機關立(撤)案1218件,同比上升29.4%,糾正漏捕漏訴694人。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431件,採納率為62.7%。對訴訟活動違法等提出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3701件,同比增長5.9倍。堅持監督與支持並重,依法不支持民事、行政訴訟監督申請3112件,維護正確司法裁判的權威性。 (記者 張蕾)
(原標題:千件公益訴訟護航“綠色北京” 去年全市檢察機關辦理環境和資源保護類公益訴訟1066件)
-
去年全市檢察機關辦理環境和資源保護類公益訴訟1066件
2021年,全市檢察機關辦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87661件,較2020年、2019年分別上升81.5%、40.1%,辦結率96.6%,同比上升14.4個百分點。
-
京津冀能源協同發展應加強
在會場中,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大家紛紛期待着世界級城市群主幹構架盡快形成。
-
全民健身——北京:歡樂冰雪享周末
適逢周末假期,市民來到北京國際鮮花港冰雪嘉年華體驗冰車、“雪圈沖浪”等冰雪游樂項目,樂享冬日美好時光。
-
一圖讀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021年,北京全市法院新收案件1030393件,比上年增長22.8%,審結921992件,比上年增長10.2%。
-
北京市政協委員顏丹平:城市地質工作面臨三個“挑戰”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國家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顏丹平在北京兩會期間接受專訪時&&,當前,城市地質工作面臨研究對象轉變、重要性認知不夠、研究技術亟待創新三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