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郭宇靖)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預計超20%,工業總産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千億級産業集群再擴容……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2022年度工作報告會上獲悉,“十四五”開局之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創新引領、穩中求進,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交出一份“硬核”答卷。
“今年以來,北京經開區堅持做強主導産業、發力新興産業、布局數字産業、配套生産性服務業,高精尖産業生産得到持續優化。”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除新一代信息産業加速壯大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同加速布局。2021年,北京經開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相繼引進小米、長城等新能源龍頭整車企業項目,制定實施氫能産業發展規劃,積極籌建氫能産業聯盟;在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領域,投放270&智能網聯汽車開展測試,安全測試里程達221萬公里,佔全市70%以上,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環衛和微循環接駁等城市應用場景。預計2021年,北京經開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將完成産值1600億元。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産業同樣實現突破性進展。2021年,北京經開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産業預計完成産值1560億元,同比增長2倍。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預計全年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20%以上,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0%以上;地方級收入同比增長5.2%。亦莊新城工業總産值582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市總量排名第一;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8%,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
“為了將‘三城’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北京經開區管委會與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三大科學城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關村科技成果産業化先導基地,加強創新聯動發展。”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説。
根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每年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0項以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首批6家、8.2萬平方米中關村科技成果産業化先導基地加速區掛牌,落地成果轉化項目162項。
開放是經開區的基因。“十四五”開局之年,北京經開區以研發鼓勵政策吸引外資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區域總部,施耐德、SMC中國、GE、瓦裏安等一批存量優質外企落地新增項目。截至11月,北京經開區新增合同外資額、新引進外資企業數同比分別增3.5倍、54.76%。截至10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6.3%。
數字背後是北京經開區着力推進“兩區”制度創新。近一年來,圍繞政策創新、擴大開放、營商環境、土地利用、國有企業等領域,北京經開區全面深化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通過優化告知承諾模式、建立全過程政府綜合服務機制等舉措,北京經開區加速構建企業投資項目快速落地新模式。截至2021年11月,全區共推進重點項目229個,項目總投資3819億元,預計達産産值3773億元。
-
穩中求進開新局 北京經開區交出“硬核”答卷
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説。
-
環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拉開帷幕
當日,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拉開帷幕。
-
北京加速投資建設審批制度改革 打出政策組合拳
) 北京市規自委副主任陳少琼介紹了“多測合一”和“建築師負責制”兩項改革舉措。
-
冰壺隊、冰球隊備戰北京冬殘奧會
隨着北京冬殘奧會日益臨近,中國輪椅冰壺隊、殘奧冰球隊正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為比賽做最後的準備。